未來產業主導教育培訓
疫後本澳經濟復甦,就業持續改善,最新的本地居民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二點八,已趨近疫前平均的百分之二點七。但身處後疫情時代,社會及就業市場瞬息萬變,結構性失業依然嚴峻,尤其是青年及高學歷人士成為失業主力軍。根據去年第四季就業調查顯示,在八千六百名失業人口中,廿五至卅四歲組人數最多,約三千人;十六至廿四歲組人數亦有一千三百人。失業人口學歷方面,高等教育最多,約四千五百人。
失業率明顯改善,有賴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努力。勞工局做了大量就業配對及轉介工作,平均七成的失業青年可以在六十天內成功配對。但本應是主要勞動力的青年及高學歷人士失業問題仍凸顯,情況不容忽視。
職業需求與高等教育和技能未必全面匹配,可能是結構性失業的成因之一。《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二○二一——二○三○)》指出,本澳高教正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學生修讀課程的專業相對集中。疫情前,商務、旅遊等專業是最強項,大部分學生選擇修讀相關專業,二○一九/二○二○學年本澳高等院校註冊學生中,修讀“商務與管理”和“旅遊及娛樂服務”專業,佔十所高等院校學生總人數的四成。詎料疫後旅遊博彩業出現重大變化,加上“1+4”多元產業發展的新方向,亦令就業市場改變。再者,回歸後本澳教育飛躍,九成多的中學畢業生升讀大學,待業青年基本上與高學歷劃上等號。
處於經濟轉型關鍵期,當局有必要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需求為主導,提供適切的教育和培訓機會,以便年輕人和高學歷人士能夠獲得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和知識,在升學選擇時亦須加強指導,避免人才錯配。當局亦有必要及時公佈社會就業及需求資訊,避免職業與教育脫軌。如今強調複合型人才,亦須要提供足夠的職業培訓課程、實習機會、學徒制度和持續進修計劃等,透過針對性措施,讓青年真正周身刀,張張利,有更多的技能及擇業機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