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取暖 創引流消費誘因
疫後開放第二年,本澳博彩旅遊業持續復甦,各項重要經濟指標大幅改善。民生區受居民消費外流影響,與旅遊區對比越趨強烈。如何擴大復甦層面,繼而提振整體消費氣氛,將是重要任務。
自對外通關復常,居民報復式出遊,疊加人民幣匯率低水刺激的北上消費效應,消費外流未見減慢,反而越趨流行。每逢周末各個民生區人流、車流大減,區內商戶叫苦連天。黑沙環區、祐漢區、新口岸區、林茂塘區等“吉舖”越來越多,一方面是業主不願面對現實,寧願丟空多月也不願意減租引客落戶;另一方面反映企業、投資者欠缺信心,除非有特別“筍盤”出租,否則普遍按兵不動,保留現金,另作打算。
居民消費力外流,除了是粵港澳大灣區基建日漸完善,便利跨域出行,與本澳內部的消費場景、商品服務的競爭力不足有關。同一價格,在外地城市有更好的享受及待遇,消費者的忠誠度備受考驗。每逢節假日,居民寧願多走幾步離澳尋求更多、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政府、商會本周起舉辦北區周末消費大獎賞,希望透過優惠券,吸引居民周末期間到北區消費,活動成效留待時間驗證,但政府的努力值得肯定。除政府積極舉辦活動助力中小企引客、留客,商舖業主、企業商戶也需負起更多商業營運責任,革新產品及服務,甚至減租、減價讓利,讓居民看到企業的誠意。否則單憑周末獎賞優惠券活動,無法從長遠解決消費外流問題。
疫前經濟前景向好,社會消費信心高昂,業主、企業普遍加租、加價應對物價上漲,消費者尚可忍痛接受。但疫後所有消費模式、出遊模式猶如按下“重置鍵”,消費者變得對價格敏感,業主、企業以舊有營商思維已無法適應大市變化及留住消費者的心,甚至被消費者遺忘。
政府搭台,唱戲仍是市場參與主體,彼此互讓,減租、減價、抱團取暖共推優惠,縮窄澳門與外地的物價差距,創造留住人流、資金流的消費誘因。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