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規劃管理促城市綠化
綠化周昨日開幕,提供平台讓親子互動,教育下一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同時放下手機,共同走向戶外,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共享天倫之樂。
綠化周至今已四十三屆,讓居民藉活動親親大自然。除了每年舉辦綠化周等活動,政府在城市綠化工作上宜多下工夫,為社區增添綠意。眾所周知,大自然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城市公園、花圃及綠地提供了寶貴的休閒場所和社區聚腳點,有助提升生活質量;綠色空間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恢復等。
近年來,由於城市發展和自然災害等,澳門的樹木數量減少,許多樹木因為道路工程、颱風或蟲蛀而被砍伐或“消失”。例如筷子基北灣的兩排樹木,因泵站箱涵渠被移除,儘管政府表示將在工程完成後補種,但始終令人遺憾。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周圍成排黃花風鈴木春天盛放的情景不再,只剩下一棵黃花風鈴木形單影隻。道路工程頻繁,不少地方的樹木或植被遭砍伐、清除後,沒有再補種,難免予人隨意滅絕綠化資源的感覺。公園的綠化亦令人感覺“隨意性”很大,生長得很好的矮樹花木,突然被砍,植上另一些花木,無理由的不斷更換,是否浪費?
有關部門在過去幾年修復了被颱風摧毀的植被,一八年制訂山林修復計劃,至今修復首階段逾十二點五萬棵植物,提升山林生態。但在城市綠化工作上,似乎不盡人意。現時行人道擴闊後常有植被點綴,效果卻不及廣植路樹。石屎森林,交通擠塞,綠地讓道於馬路,空氣變差。植樹正是平衡城市環境和保持居民生活品質的良方。正因生活在城市中,居民對綠化的需求有增無減,不少人會在家中陽台、辦公室種植植物,以紓解工作、生活的壓力及情緒。
當局日常的城市綠化保育工作有成績,但仍有不足,須加強規劃,強化管理和規劃。本澳部分區分行人路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大樹的生長,因此當局需要因地制宜,尋找合適澳門的綠化方式,致力打造綠色城市。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