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司警破兩貴利案拘九人
今多雲有微雨
(新聞小語)應對人工智能 保障消費權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應對人工智能 保障消費權益

夏 耘

    應對人工智能   保障消費權益

    每年三月十五日為“世界消費者權益日”,國際消費者聯會以“為消費者提供公平且可信的人工智能”作為今年消權日主題。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應用經已在不同行業和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消費零售。多年前沒有人會想到,自己接聽到的推銷電話或正在與自己溝通的“客服”,會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機械人”或“AI”產物。但隨着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興起,正在改變傳統產品銷售以至售後服務的模式,具有極強學習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機械人,無論在撥打電話、分析資料或應對客人問題,都遠超人類,且可以全年無休、無間斷工作。

    “生成式人工智能”料在消費市場的大量應用,消費者已無可避免會接觸到,甚至不能分辨對方究竟是真人抑或AI。但AI亦有局限性,可能產生錯誤的訊息,令消費者面臨消費權益受損的風險。故國際消聯敦促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保護組織,要建構相應的能力,以認識、監察及解決消費者在AI浪潮中所面臨的風險。

    本地消費者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對陌生,當局亦意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市場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將探討加強教育,提升本澳消費者的認知,從而更好保障自己的權益。

    雖然在本地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消費權益問題暫不多見,但長遠難免衍生各種問題,例如用戶數據的收集及殘留、是否涉及侵犯個人隱私等。內地在去年已公佈《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暫行辦法》,監管不同領域相關應用,保障各方面的合法權益。

    “生成式人工智能”若應用得宜,為人們生活及市場帶來便利和改變。本澳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應提升消費者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認知,亦應加強相關領域的法律制訂,提高本地企業在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責任與監管,制訂防範化解風險的措施與政策,與時俱進維護消費權益。

    夏  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