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一道不容忽視的珠海藝術風景線
沈幼丹葆楨
千變萬化
“人類實驗室”三日個人作品展 前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道不容忽視的珠海藝術風景線

當 娜


懸 案 王志忠(深圳)


擺渡二/關鍵時刻和參與者 吳方洲(澳門)


百島計劃43組——香港長洲島 杜 煥 何俊彦 馬境若水 潘星磊 陶馬素


無題/澳門印象 司徒儉 何沛珊(澳門)


絕對意義的放棄與肉身經驗的確認 徐坦(廣州)

    一道不容忽視的珠海藝術風景線

    ——第三屆“一起沙龍吧!”

    二○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第三屆“一起沙龍吧!”,在珠海厚山空間的美術館開幕,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三十多位藝術家參展。策展人馬境若水、黄錦才,學術主持何俊彦,展期一個月。“一起沙龍吧!”創辦於二○二二年,由吳方洲(澳門)、司徒儉(澳門)、何俊彦(珠海)、馬境若水(深圳)、徐坦(廣州)、潘星磊(香港)、李景芳(中山)等藝術家聯合發起,旨在推動大灣區與周邊城市群落的藝術交流。内容形式多樣:包含傳統及當代藝術表達形式、設計、建築、表演和主題工作坊等。“沙龍吧”每年在大灣區不同城市輪流舉辦,務求每個城市賦予沙龍展新的意義,為多元文化藝術提供有活力和有影響力的交流平台。

    這次已經舉辦到第三屆的“一起沙龍吧”,主題:“我是誰”,旨在探討藝術與藝術家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每天為行業式全面了解而不停地刷手機,有看不完的展訊、講演,這是一個內容大生產的年代。但我們永遠没有足够的時間去了解全球八十億人類的文化内容,它們被投放到網絡、元宇宙上,以超過光的速度進行傳播。這些内容廣泛地、碎片地進入我們的意識空間,同時與我們的日常經驗與現實感知相割裂。而融入高科技、電子化的藝術是否已經背離了藝術的本質?是藝術的廣泛外部延展和功能化,或者說經過電子媒體傳播的藝術,並不是本質意義上的藝術,無論是作者或觀者,與藝術共處的愉悦和鬆弛並不能通過閱覽海量展訊和內容堆叠的知識生產所獲得。“沙龍吧”的聚會現場氣氛熱烈而和睦,新老朋友、藝術作品、各種思想、人與物的交流對話。它有别於主流形式的大型展覽,以個人自由獨立參與,無需受主題約束、輕鬆的藝術形式,提供聚會交流、切磋經驗的場合——沙龍時刻。本屆沙龍展的參展藝術家中有國際大展的常客,也有民間藝術家、也有稱謂不明確的跨界藝術家、也有年紀很小的小畫家,但有一共通點:他們都是藝術的愛好者和參與者。他們着迷於藝術的本質工作,而把類别放在次要的位置。他們聚首一堂,探索當代藝術家主體性和他者之間的關係。

    《懸案》 中毒者不是一個人

    展覽一開幕,便是王志忠(深圳)的《懸案》(7'12"),一個在整個現場穿插的行為藝術表演,拉開了沙龍展的帷幕。靈感來自一宗三十年前撲朔迷離的投毒懸案,重新引起全網關注,律師提請重審,人們相信“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作品信息碎片來自網絡,藝術家認為,中毒者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系統。

    吳方洲(澳門)的行為影像作品《擺渡二》和《關鍵時刻和參與者》,由兩個小熒幕和一堆稻草形成了錄像裝置,加上放在裝置前的竹椅子,讓觀衆坐在前面觀看。正如他的介紹,他希望作品真實地反映他的行爲表演,參與場景的過程。表演的細節並不重要,現場觀衆參與到他的作品中,與熒幕中人物與場景的參與,成爲即時的對比,這是藝術家想要的結果吧?

    徐坦(廣州)的錄像作品《絕對意義的放棄與肉身經驗的確認》(二○一七至二○二四年),通過訪問抑鬱症患者,以此探討生命的意義。被訪者覺得沒法接受沒有意義的生命,所以他想自殺,後來他治癒了,重新接觸社會,搞起了藝術。作者覺得受訪者就像一隻白鷺,飛來飛去,後來還是留下來。

    《百島計劃43組——香港長洲島》是杜煥、何俊彦、馬境若水、潘星磊和陶馬素於二○二三年十月六日的一項藝術活動。他們各自從珠海、深圳、香港等地出發,在香港長洲島會合,徒歩旅行,並現場用丙烯、噴漆、混合海水在布上集體創作。在這個百島群四十三組過程中,他們經驗了用藝術項目、共同的創作來打破社會和地方邊界的約束,實現更自由和諧的文化交流。

    《燼》平面作品結合裝置行爲

    王非非(深圳/北京)的《燼》包含裝置,架上綜合材料和行爲表演。開幕時藝術家拿着噴火器,把架子上的碳燃點,灰燼掉落放在下面的畫布上,形成造型,然後把畫掛牆上展出,這是平面作品與裝置行爲結合的作品。裝置行爲是因,平面作品是果,與現場觀衆共同探索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對架上繪畫提出新的可能性。

    何沛珊、司徒儉(澳門)的兩幅長形橫向的繪畫作品,以不同的身份背景作現場對話。《澳門印象》由繪畫與視頻兩部分组成,以一貫的“增殖”作為創作概念。二○一四年的澳門“生長”成為二○二四年澳門;而靜態平面的繪畫,發展成電子化的動態而立體的視頻作品,借此探討十年的社會變化以及當代媒體對傳統創作的衝擊。藝術作為精神食糧,在司徒儉的《無題》中的巨型餅乾面前,觀眾是否有“飽”的體驗?

    Oksana(美國)的兩件3D打印雕塑,置於以各種不規則也沒有修飾的木頭組成的底座上,屬於高科技的產品、爲突出金色和普藍色的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對比。一眼看去蔡國傑的《文本裝置》是一個地產銷售攤位,這件作品的創作方式利用了測量和量測之間的轉換,把誤差作爲介入空間的一種方法。

    廖傑敏的裝置《無題》(1mx3.3mx9m,2023),以收集二十年前的舊電線做成漁網的形狀,思考珠海的城市發展問題。這件作品與空間融合得很好,展現了它的張力。《默言19-02》屬於絹上繪畫,把中國象形文字,書法跟抽象藝術結合,作者强調以視覺來感受,不必多說。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厚山空間這個地方,位於梅溪牌坊旁,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堅持文化內容輸出,堅守藝術美學初心,從空間美學到以人為本,從城市地標到心靈家園”。希望藝術家及愛好者們在此相聚,把酒言歡,以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為場地注入有趣的靈魂。

    當    娜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