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偏枯 月中首達正常蓄水位
大藤峽穩澳供水
國家水網重要骨幹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本月十八日首次達到六十一米正常蓄水位,標誌着工程的防洪、航運、發電、補水壓鹹、灌溉等綜合效益可全面發揮,並為枯水期保障澳門等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備足水源。
(廣州廿八日電)
本報記者 報道
珠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大藤峽工程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按照“六個重要”新定位,大藤峽公司着力將大藤峽工程打造成為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的重要節點、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的重要屏障、珠江黃金水道的重要中樞、區域電力安全的重要支撐、地方鄉村振興的重要水源。
去歲八十七年來最枯
二○二三年,西江來水持續偏枯,大藤峽工程壩址處年徑流量較多年均值偏枯近六成,為一九三六年有水文數據統計以來最枯的一年,疊加流域生態、通航、發電等用水需求,水庫蓄水至六十一米正常蓄水位的目標面臨嚴峻考驗。
在珠江委的統一調度下,大藤峽公司加強專題會商,依托數字孿生大藤峽智慧賦能,科學研判雨水情,實施精準化調度,廿四小時值班值守,密切關注工程各部位運行狀況,成功應對防洪度汛、補水壓鹹、保通航、保發電等多目標調度的挑戰,在確保樞紐、庫區和下游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將水庫蓄至六十一米正常蓄水位。
可調庫容15億立方米
大藤峽公司總工程師黃俊介紹,六十一米是大藤峽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也是保障工程綜合效益全面發揮的必要條件。隨着水庫蓄至六十一米正常蓄水位,可調節庫容達十五億立方米,為枯水期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備足水源,確保包括澳門、珠海、中山等重點城市在內的珠江三角洲人民群眾在春節期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庫區渠化航道超三百公里,三千噸級的船舶可暢達柳州、來賓等,西江黃金水道效益充分發揮;機組發電效率提升,發電量增加,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清潔能源。
同時,大藤峽公司將組織開展高水位下船閘原型調試和水力學觀測、主壩和副壩安全監測等一系列科研和試驗工作,檢驗樞紐大壩、電站機組、船閘、庫岸等在設計高水位運行條件下的工況,為完工驗收和竣工驗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