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百年火龍燈俏銷迎龍年
“一條龍的工序有好幾百道,單是紮龍頭龍尾,兩人合作就要四五天才能完成。”在湖南婁底雙峰縣杏子舖鎮泉壩村,民間手藝人朱林坤夫婦正在家中加班加點趕製龍燈。
通宵趕製
隨着龍年春節臨近,朱林坤收到紮龍燈的訂單越來越多。為了趕工期,夫妻倆常挑燈夜戰至凌晨兩三時。“從農曆十一月開始製作,一直要忙到過年。”朱林坤邊忙活邊笑着說,收入還不錯,這兩個月就有三萬多元人民幣。
婁底所在的湘中地區歷來有舞龍燈的文化傳統。杏子舖鎮周邊就有三十多支龍燈隊,其中,有着四百多年歷史的泉壩村朱氏火龍享有盛名。傳說明成化年間,泉壩朱氏中有一後生以駕船為生,被船頭一條蛇護佑着平安,有天在夢中遇見仙人化作一條火龍口噴火焰,從此順風順水,生意興隆。
發達後的後生於是在村中建起火龍廟,供奉“火龍菩薩”和火龍燈,附近的駕船佬也經常來此祭拜“火龍菩薩”,新年裡還把火龍燈請到家裡,保佑一年行船平安。後人便一直將“火龍菩薩”奉如神明,衍生而出的相關祈福活動傳承至今。
在朱林坤家大廳,只見威武大氣、栩栩如生的龍頭龍尾和龍珠擺滿半間房,有些剛紮好骨架的龍頭龍尾已初見雛形,立於廳中。朱林坤和妻子正忙着給骨架上鋪蠶絲、掛鬍鬚。
師從祖上的朱林坤從事火龍燈製作已有三十二年。“先用竹篾紮成龍頭和一節節的龍身龍尾,再糊上明礬水中浸過的蠶絲、彩繪圖案,最後用麻繩和‘燈被’將各部位連貫而成。”
連日來,趁着雪後晴好天氣,朱林坤搬着春凳在地坪中破篾。“篾片是骨架材料,一定要柔軟,選竹子是關鍵”“紮龍燈時一定要綁緊,要不然舞起來可能會脫落,這是舞龍燈的大忌”……這位龍燈製作的老師傅,對每個環節要求十分嚴格。
對傳統文化有着強烈痴迷的朱林坤,平時也積極參加村裡的舞龍燈活動。據其介紹,有別於常見的舞布龍,活動中,每節龍身的燈籠裡被點上蠟燭,每個燈籠處安上一個木質“燈把子”,從頭至尾十三個“燈把”足有二十三餘米長,每人舉着一個“燈把”舞着。
“‘龍’在不停地舞動,燭光也在不停地閃爍,叫人看得眼花繚亂,但不管你怎麼舞,那燭火就是不會熄滅。”朱林坤說,“火龍”的稱謂因此得來。每一處閃爍的燭光,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傳承。
新年祈福
在當地,龍燈從正月初三開始“出遊”,直至元宵節圓燈。“生逢盛世,村民舞龍燈的熱情越來越高,這兩個月我就接了二十五套龍燈的訂單,目前還在接單中。”朱林坤表示,作為龍的傳人,明年又恰逢龍年,“我們要多製作龍燈鬧一鬧,祈盼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近年來,杏子舖鎮依託水府廟旅遊風景區,促進文旅體深度融合,創設鄉村休閒文旅融合場景。昔日的駕船佬紛紛上岸吃上旅遊飯,通過經營民宿、餐飲、特色農產品等發家致富,雖然再也不用過爬灘涉險的生活,但舞龍燈的習俗卻一直保留下來。
“龍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舞龍燈是表達美好願望和新年祈福的方式和載體。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舞龍燈更有勁頭了,這也帶動了龍燈製作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朱林坤說,願意用一輩子的心血,將製作龍燈的工藝代代相傳。
(婁底二十八日電)
中新社記者
傅煜 趙冠豪 周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