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維修困局待破
澳門現有逾五千幢三十年樓齡以上舊樓,隨着樓齡逐年提高,預計數目將越來越多。然而,過去十多年間,申請政府樓宇維修資助的大廈數目,未能與現有舊樓數持平,情況令人擔憂。
本澳建築業在二十世紀八十、九十年代蓬勃發展,大量樓宇於該段時間建成,甚至年份更久遠。時至今日,已逐漸成為高齡樓宇,當年所採用建材亦可能發生質的改變。不少舊樓缺乏日常妥善管理及維護,存在各類環境衛生及治安問題,舉凡跌窗、石屎剝落、水電亂駁等皆有,帶來環境隱患。
樓宇維修基金自○七年設立至去年底,累計批核個案逾六千,涉及近四千幢樓宇,批核金額近六億元。按常理,政策到位,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惟申請數目不似預期,未與舊樓數目持平,是政府未能掌握社會對樓宇維修有多大需求,還是社會整體樓宇安全意識不足夠?
全城老化、危機處處的後果,顯現澳門正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宜居城市的目標越行越遠。意見認為,政府應從源頭檢視問題,如基金推出目的、政府部門跟進工作,以及要從居民角度出發檢視金額是否有吸引力、申請阻滯等;甚而借鑑他地經驗,推行強制驗樓及驗窗計劃。但關鍵是改變居民觀念,主動擔責成為保養維修樓宇角色,方能突破困局。
悅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