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青年電影展
非官方的“澳門亞歐青年電影展”,選片一流。極受文青追捧的濱口龍介,帶同多齣新戲舊作來澳,成為電影展大熱門。紀錄片大導演王兵是中國影壇上奇葩,拍了多齣紀錄片卻未能在內地上映,今次帶來九小時的《鐵西區》及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青春(春)》,皆是全澳首映,欣賞機會難得。
整個電影展陣容強勁,日本的塚本晉也、香港的楊凡、菲律賓的Lav Diza、伊朗的Amir Naderi,一一帶同影片與本澳影迷見面。可惜影展宣傳工作做得馬虎,由始至終只在臉書及微博貼文,主流媒體只有零星報道,場刊更消失,個別資料亦有筆誤。
宣傳弱,反應自然弱。除了濱口及王兵的作品獲得稍高入座率,其餘放映場次皆不理想,真正購票的只有小貓三幾隻,主辦單位代表、代表團成員、工作人員、電影系學生遠比購票觀眾多。當中個別在場內只是滑手機,結果將一個對外的電影活動,變成內部觀摩的影展,不知這是否舉辦原意,但肯定不注重購票觀眾。
從年前官方大型影展到今天非官方的影展,嚴格來說未算成功,真正真金白銀購票的觀眾絕少,這反映了一個問題,為何音樂節、藝術節、戲劇節目、曲藝節目等一開售幾乎爆滿,為何電影展的入座率偏弱?這說明電影活動難討好普羅大眾;看電影雖是平常娛樂,人人每日皆有戲可看,但當走入較為冷門的電影專題活動,平常娛樂即變冷清活動。今次影展帶來的大導名作皆是世界級,是一個開拓觀影視野的難得機會,可惜未能引起效應,變成圍內“圍威喂”。
在企圖打造“演藝之都”、發展影視產業的小城,一直沒有重視推廣電影;打不好基礎、普及面不足,更好的政策皆是發夢。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