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1版:澳聞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師生發現新小行星
小行星助硏太陽系起源
小組:踐行科學精神服務家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月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小行星助硏太陽系起源

本報記者


培道學生成功發現的小行星,臨時編號為2023HZ9。

    小行星助硏太陽系起源

    小行星是太陽系一種天體,直徑從幾米到數千公里不等。大多數的小行星位於主行星帶(火星與木星之間軌道)或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外側)的區域,也有一些在兩軌道之外,通常是太陽系早期形成時遺留下來的殘骸,沒有足夠的質量形成行星。

    小行星形狀和大小各異,有些呈球狀或卵形,有些可能是不規則的。小行星不會發光,主要依靠反射太陽光,故分類小行星的主要方法是根據其反射譜的特徵、顏色和反照率。反射譜的特徵與表面組成的成份有關,最常見的為碳質小行星(C型),約佔已知小行星的七成五,其組成主要是碳化合物和水冰。碳質表面使其反照率特別小,介乎〇點〇三至〇點〇七。石質小行星(S型)約佔一成七,主要由硅酸鹽岩石和水冰組成,反照率介乎〇點一至〇點二二。金屬小行星(M型)由鐵—鎳金屬構成,反照率與S型小行星類似。

    通過研究小行星可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進一步探索宇宙,更好地保護地球,協助資源開發。

    本報記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