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事件看大社會
——談《權鬥教員室》
本來是一宗校園偷竊案,卻激發制度、人性、仇恨的對抗。德國片《權鬥教員室》充滿挑釁性,從小事件看大社會,集諷刺與控訴於一身。
趕在“德國電影節——澳門”尾聲欣賞《權鬥教員室》,獲益不淺。此片勇奪今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編劇等多項大獎,也代表德國出戰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是德國今年最獲好評的電影。
這是一齣校園戲,空間全設在學校中,人物來來往往、吵吵鬧鬧,仿如困獸鬥,並蘊含着舞台色彩;貫通始終的撥弦聲,加劇緊張氣氛。故事從一個滿腔熱誠的女教師開始,遇上校園偷錢事件,處處維護學生,但事件逐漸發酵,並懷疑別的教師作案,糾紛越滾越大。
情節簡潔,節奏緊湊。前段教師突擊檢查學生錢包,寫出教師的針對態度,以及師生之間的矛盾;往後出現一次又一次的爭論,從偷錢錄像、私隱法律、家長反感、學生反對再到教師內訌,一環扣一環,戲劇矛盾逐漸提升,並折射不同階層的反應,行為看似過激,但細心審視下,當每一階層面對資訊不實及維護自己下,非理性的行為便湧現,因為大家都不信任對方。
劇情結構緊密。每一次爭論,衍生另一場爭論與事件,涉及的階層也越多,猶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當中的矛盾也前後呼應。影片講的是誠信與懷疑,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從猜疑到衝突,再加上傳言,人性大暴露,事件大爆炸。壓軸的學生以校刊作對抗,很激烈,之後轉入教師與涉事學生的對話,平靜理性;一動一靜,仿如爆炸過後的人性冷靜,皆是真實處理。
導演拍出如戰場般的一觸即發,引人入勝;同時透過這場戰爭作社會縮影,從一件不明事件,引發不同階層的過敏反應,演變成衝突,到頭來或是一場誤會,這與社會矛盾、國際局勢有着影射企圖,最終嘲諷人性的多疑神經。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