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社局個資辦商托所設視像監控
(新聞小語)消除出行障礙建共融社會
黃潔貞倡加強保育人員培訓
務實推進現代金融業發展
今多雲微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1月1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消除出行障礙建共融社會

夏 耘

    消除出行障礙建共融社會

    近年政府積極優化無障礙設施和環境,便利殘疾或輪椅人士出行,但仍有不少殘疾人士反映出行難,希望當局續改善無障礙環境,促進傷健共融。

    據社工局資料,截至去年,本澳“殘疾評估登記證”共二萬七千多人申領,當中肢體殘疾五千四百多人,多重殘疾一千餘人。另據二○二一年人口普查,六十五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八點三萬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二點一,已處於老齡化社會,預計到二○三六年,老年人口佔比將提高至兩成。人口老化持續,進一步完善優化無障礙出行環境,迫在眉睫。

    政府早於二○一六年制訂《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提出《澳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進一步優化道路、行人天橋、斑馬線,便利殘疾人士出行。市政署自一六年起逐步開展無障礙設施改善工程,包括降低行人道路緣,增設導盲警示磚等。至去年,澳門半島具條件地點的無障礙設施已完成改善,今年逐步擴至離島區。

    無障礙指引出台後,各公共部門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建築及公共道路工程落實指引的要求,各類具條件的公共建築和私人工程亦陸續按照指引增設及完善無障礙設施。並要求新建私人樓宇須按規設置無障礙設施。

    政府近年積極優化無障礙設施,便利殘疾人士出行,但仍有不少殘疾人士反映出行難。如部分舊區行人道太過狹窄,嬰兒車及輪椅使用者均難以通行;不少行人道凹凸不平,又或部分私人企業的入口處有梯級等,均不便殘疾人士出行。雖有不少巴士備有無障礙設施,但礙於道路環境、巴士乘客多、上落巴士等原因,使用者少之又少。無障礙特別的士有需求,卻經常約不到車。建議盡快檢討生效已近四十年的《建築障礙的消除》法規,推動更多私人樓宇及私企的公眾開放設施優化無障礙設施,並考慮增加無障礙特別的士,以回應殘疾人士的需求。

    夏  耘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