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足三餘
《幼學瓊林》謂“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浣,又作澣。無垢加功曰漱,去垢曰浣。廣府人的小兒語“洗白白”,實即沖涼,沐浴謂之洗。唐代的官制,每十日一休沐,故稱十日為浣,每月有三浣。照這說法,每十日才一次沖涼,實在當官的沒有一個是乾淨的。細想這所謂“休沐”,即今天我們的星期日,是每七日休假一天,由於科學進步,勞動力可以減省,至今每星期工作只有五天。所謂上浣、中浣、下浣,名存實亡,而上旬、中旬、下旬,才是眞情。
無論任何日子都有日夜;無論任何季節總有雨晴;無論任何年份,都有春冬。入夜而眠;遇雨而歇;冬寒而休,本是常情,這些時間稱為“餘時”,但我們學習,應利用這些“餘時”求知進取,此所謂“學足三餘”。陶潛《感士不遇賦序》:“余嘗以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
《幼》文說:“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術者,大概是指手段。“以術愚人”,即是說:耍手段去愚弄他人,稱為“朝三暮四”。其實所謂“朝三暮四”,亦不算是“以術愚人”。故事見諸《莊子 ·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衆狙皆怒。曰:“然則朝四暮三。”衆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故事是說:一個養猴子的人,餵猴子吃果子,對猴子說:“早上給你們吃三升,晚上給你們吃四升。”猴子們都很生氣。於是養猴人改說:“那麼早上給你們四升,而晚上三升。”衆猴皆悅。其實養猴者沒有“耍手段”,他付出的同樣是七升。若說他以術愚人的話,他所愚者都不是人。
“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這句話是說:日有所得,月有所成。比喻每日都有進步。《詩 · 周頌 · 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