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廟?
昔日南灣一泓如鏡,從灣畔魚仔埠頭沿坡而上,即為居民口中稱為“大廟頂”的小山丘。崗頂矗立一座巍然輝煌的天主教堂——大堂,亦即居民口稱並且載入史籍的大廟。沿至今日,地以廟名,此一小山丘樓房雖已鱗次櫛比仍被稱為“大廟頂”。
教堂所在的街道稱為大堂前地,一八六九年由澳門政府正式命名。二○○五年,大堂與大堂前地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附近的大堂街、大堂圍、大堂巷、大堂斜巷、大堂石級以及主教巷,都與教堂有關,圍繞這座教堂命名。
大堂又稱為大廟,這是因為過去華人稱教堂為廟,澳門各天主教堂,大都在堂名之後加個廟字,如風順堂稱為風順廟、花王堂稱為花王廟等。不過,大堂在《香山縣誌》中,舊稱之為望人寺,當中有一段掌故。
事緣當年教堂建在山崗之巔,附近既無崇樓偉宇阻擋風光,崗下即為南灣海面,船舶出入,在崗頂眺望,一目了然。不少葡婦常站在那裡眺望,期待出海的家人歸來,教堂遂被稱為望人寺。
大堂始建何時,已不可考究,不過約在十七世紀初,澳門天主教已有大堂之設,經過二百多年的風雨剝蝕,建築殘破不堪,終毀於颱風。至一八四九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成今日的外形規模。一八五○年二月十四日由澳門主教馬達主持初祀典禮。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