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一部難以名狀的大型聖樂
人生是本賬 欠債總要還
他們沒有消失的身影 (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1月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部難以名狀的大型聖樂

伍星洪


古諾的肖像照 (網上圖片)


區神父與聖若瑟修院修生樂隊合照 (圖片來源: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官網)


聖女則濟利亞古木像 (現存於澳門聖若瑟修院藏珍館)

   一部難以名狀的大型聖樂

    提起法國著名的音樂家古諾(Charles Gounod, 1818-1893),必然會想起他為巴赫的傑作《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第一首的前奏曲譜出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聖母頌〉。這曲旋律與巴赫的那首前奏曲配合得天衣無縫,整體集神聖、崇高、甜美、溫婉、流暢於一身,發表後即為世人所喜愛,成為不朽的藝術歌曲。

    古諾的音樂生涯

    古諾的母親是鋼琴家,他的音樂興趣自幼受母親影響。他篤信天主教,也差點當了神父,一生創作了大量聖樂,連梵蒂岡的國歌《教皇進行曲》也是他的手筆。

    一八三六年,古諾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師從著名音樂家阿萊維學習對位法;一八三九年憑《費迪南德清唱劇》獲羅馬大獎第一名;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二年,他在羅馬進修聖樂;其間,他一頭栽入文藝復興的教會音樂中,並深研羅馬天主教會中最偉大的教會音樂作家帕萊斯特里納的音樂作品。是項研究對他影響至深,他這時期的作品幾乎全是宗教屬性的,其中在一八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其老師阿萊維公開首演了《聖則濟利亞莊嚴彌撒曲》。古諾的樂壇好友聖賞對這首彌撒曲的評語如下:“《聖則濟利亞莊嚴彌撒曲》甫出現,即時在聽眾中引起了一陣衝擊,這作品同時融合簡樸和宏偉,像在音樂氣場中驀然冒起了如破曉時綻放的寧謐亮光。這異樣的狀況引起聽眾很大的困惑——先是茫然,繼而被迷住,最終被征服。”

    古諾的《聖則濟利亞莊嚴

    彌撒曲》

    按聖賞的評語,聽這部作品有如正在品嘗混醬淋漓的腸粉——色彩斑斕,眾味紛呈。的確,其旋律簡樸親和,但音響既古樸又熱情、既柔和又尖銳,整體莊重又戲劇化、優雅又通俗,真有點叫人摸不着頭腦。其中又多用半音轉調使作品平添一些迷離感。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聽這部彌撒曲時,隨着音流的推移,我的情緒亦隨樂意而變化,不同的感覺紛至沓來。可以說,這部彌撒曲是戲劇風格與聖樂風格磨合相融的成功範例。這對古諾在他的音樂走向世俗化的演變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第一章〈垂憐曲〉以純真的音調和謙卑而自信的音樂姿態向上主懇求垂憐;第二章〈光榮經〉甫開始充滿保守的喜悅,像天使向牧童唱出報喜的歌聲,至“我們讚美你”,驀然爆出一段狂熱和喜樂的和聲;繼而進入冥想的“求你垂憐我們”,又進入光榮結束的快板;第三章〈信經〉開首和尾聲合唱團都齊唱,以歌詠寬廣的旋律給造物主的偉大以有力的肯定;至“基督道成肉身”一段,曲風轉入了神秘的色彩;由受難至埋葬一段,作者將“被釘在十字架上(Crucifixus)”一詞由三重唱戲劇性地重複三次,再由合唱團依樣重複;繼而將“苦難”一詞重複了七次,有意藉此表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臨終七言”的意涵。這一段由道成肉身、受難、死亡、埋葬至復活,在信經中是最為核心的信仰,作者對意境描繪得分外深刻。這章的尾聲,作者似乎刻意再度喚起人們如前述天使歌詠的情緒。

    第四章的〈歡呼曲〉是整部作品最為人喜愛的樂章,在音樂會中經常被當作是獨立的藝術歌曲表演;隨着的〈讚美曲〉筆法謙卑;最後的〈羔羊經〉,作者兩次刻意在傳統經文中加入“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裏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癒”,以表達他對作為羔羊的耶穌基督的深刻信仰。

    殉道的貞女聖則濟利亞

    聖則濟利亞是第三世紀在羅馬殉道的貞女。她出身於羅馬一個貴族家庭,自小矢志守貞;到了及笄之齡,父親將她許配給一名羅馬貴族青年。結婚的那一天,則濟利亞不斷祈求天主護佑她保持身心的無玷。晚上新郎和新娘到了洞房裏,則濟利亞鼓起勇氣,對丈夫說:“我有一件秘密的事要告訴你,天主已派遣一位天使在我身旁,保護我的童貞。”她又說:“假如你信仰唯一的真天主,領受聖洗,你就會看見這位天使。”丈夫接受了,受洗後,果真看見則濟利亞身傍的天使。二人自此共度守貞的生活。

    及後,則濟利亞的丈夫及他的兄弟二人因在家中舉行禮儀遭人揭發,被羅馬政府逮捕押赴刑場斬首致命;未幾,則濟利亞也被捕,因拒絕背教而殉道,處決日期則不能詳。據說,她擅於演奏各種樂器,一直被教會奉為音樂主保。她的瞻禮日定於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一五九九年,在她的遇難處、現羅馬第十三區特拉斯提弗列興建了聖則濟利亞大殿,遺體也移葬於殿內。

    區師達神父的《聖則濟利亞清唱劇》

    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創辦人區師達神父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曾親自指揮複音合唱團演唱他創作的《聖則濟利亞清唱劇》。這部作品原為三個樂章,演出過兩次後,他開始着手寫第四樂章的賦格,可惜未有完成。而為那兩次演出,區神父都為原三個樂章編寫了樂隊伴奏的部分。第一樂章為女高音和男高音二重唱,演出時由合唱團的男、女高音部演唱;第二章為器樂曲;第三樂章是四聲部眾讚歌,歌詞採用則濟利亞於洞房時向丈夫所說的話,三個樂章都有樂隊部分。

    後來區神父開始寫第四樂章賦格曲,寫了一部分,便指導合唱團開始練習。然而,合唱團的表現總不能令作者滿意。有一次合唱團練習的不濟表現令神父發了很大的脾氣,並憤而撕爛了他的手稿。自此,便再無練習過。由此亦可見區神父對音樂表現高要求的執着。

    關於區神父的創作緣由,有一次我和他閒談,其間觸及到這部作品。他說,六十年代,曾有學生向他訴苦,認為巴赫的作品很難演奏。但神父回答:不是啊,巴赫的作品很簡單,並即時在鋼琴上即興模仿巴赫風格彈了一段簡單的音樂,這段音樂也就是後來他寫這清唱劇第一樂章的鋼琴伴奏。他對我說,學生的問題激發了他創作這部作品的靈感。

    嚶鳴合唱團今年的兩場周年音樂會,將於十一月四日晚上八時和五日下午六時,在聖若瑟修院聖堂演唱上述兩部作品。屆時免費入場,歡迎愛樂者蒞臨。

    伍星洪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