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的百般滋味
——談《韓戲逼人》
韓國百變影帝宋康昊與大導演金知雲第五度合作,《韓戲逼人》講拍戲辛酸、講政治干預,最終是導演內心世界,整體有情懷有心思。
比起奉俊昊、朴贊郁、李滄東等,金知雲在港澳知名度稍弱,但戲路廣闊。有黑色的《死不張揚離奇失魂事件》、笑片《茅躉王》、西部片《風塵三俠決戰地獄門》及殘暴的《我,看見惡魔》等,每每有令人驚喜之處。今次拍攝戲中戲,雖有謀殺亂倫火災三角錯,但鹽醋比預期少,減少誇張處理,一切回歸拍戲的苦與樂。
全片核心人物是宋康昊,在片飾演電影導演,剛剛完成新作,便夢到需要補拍,才成偉大之作;是夢是真,是內心投射還是隨意夢境,為探究主角內心多了迷茫的可讀性。他被批為爛片王,背負的包袱更重,又多了一筆寫他內心的筆觸。影片花了大約二十分鐘的篇幅描寫他上述處境,言簡力深。
之後的補拍過程,過關斬將,面對演員情緒,有着黑色幽默與鬥智鬥力。另一方面更要得到政府官員的批准,由於七十年代韓國政府必須審查電影,批准後才能開拍;片中劇組施展渾身解數,灌醉哄騙官員,比現場執生拍戲更花腦筋,戲外比戲內更吸引就是這道理。影片暗批當時政府扼殺創作自由,也歌頌當時電影人的創意,在自由狹窄下拍出精彩作品。
本片減低人物衝突下的激烈拉扯,情節亦少了鬼馬趣味,也反映導演企圖還原片場的實感。演員情緒、檔期、環境、外界干預等,交織成見招拆招的戰場,豐富吸引;影片終於拍完,首映獲得熾熱掌聲,但宋康昊沉默無言。外界熱烈反應、導演內心卻茫然,究竟是諷刺觀眾的胡亂掌聲?還是他對影片未感滿意?無論如何,影片最終走到導演內心世界,描繪出從開始的堅持補拍,到最後的沉思,抒寫出電影人的複雜心境,百般滋味,沒完沒了。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