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文化
田中泓
重陽節的周日下午,在連勝馬路的獨立書店一樓,《城市如何文化》的作者來到小城,與澳門的聽眾分享他對文化的理解,書店一樓的空間座無虛席,足見聽眾對如何發展、保育與傳承城市文化的關心。
書的作者茹先生在香港從事藝術行政工作長達三十年,在新冠疫情開始前暫離工作,遠赴英國修讀課程,並四處遊歷,將所見所思寫成他對文化的一套理論。自從其著作出版,他不斷透過講座及分享會,與聽眾探討城市與文化的關係,在小城的分享會已經是其系列講座的第九十五場。
甚麼是文化?文化與城市有甚麼關係?這兩個問題是該書最主要探討的議題。
關於文化,可能有許多定義,一般來說可以分為狹義與廣義。對於茹先生,他認為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意義,文化影響人的行為。他以四個範疇來歸納文化的內容:信念和價值觀、日常生活風格、藝術和創造、記憶和傳統,從中形成了他的BEAM文化理論。
他認為,文化是混合的,是透過時間發酵及累積的。文化可以輸入和輸出,城市文化並不是靜止,而是不停地混合、發酵/累積、輸出及輸入。
在其理論,上述的四個範疇可以順向地影響而形成文化的循環,亦可以相互影響。文化仍會不斷受地理、經濟、科技以及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
由於城市是眾多個體、種族的共存,因此,城市的文化是多元的,然而,文化時常引起衝突、文化亦可以很殘忍、假記憶亦能變成真記憶。
由於記憶可以被忘記,甚麼才值得保存?誰決定?都是他要討論的問題。
最後,他認為城市需要保持文化的多元,個人方面應建立自己生活風格、保持獨立創作及自主的文化空間。
有提問關於文化與文創產業與旅遊,茹先生認為將文化作為創意經濟,是上世紀八十及九十年代西方在新自由主義及政府的主動影響下,文化變成了創意經濟。然而文化並非只有經濟的價值,文化本身也具有自身的價值。他補充,創意經濟經過三十年,已經是過時的概念,現在說的是體驗經濟。討論文化應該重視文化本身內在的價值,而不應直接聯繫經濟價值!
對城市文化感興趣的朋友,雖然錯過了上述的分享會,在網上可以找到茹先生之前的講座影片。當然,他的著作有更詳細深入的探討內容,他還提出了對城市文化評核的指標系統。值得了解與思考。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