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及早預防避免肌肉流失
重燃長者 口腹之樂
鏡湖醫院十一月醫學常識講座
共同促進母乳餵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及早預防避免肌肉流失

楊大瑋


鍛煉身體可增肌


肌肉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漸漸流失


核桃含肌酸較多


吃魚可補充 優質蛋白質

    及早預防避免肌肉流失

    隨着世界進入老齡化階段,長者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在各種與骨科及內分泌相關的中老年疾病中,人們比較熟悉的是骨質疏鬆。長者不慎跌倒就容易發生股骨骨折或腰椎壓縮性骨折。但原來肌肉也會隨着年齡逐漸流失,而且發生的時間甚至比骨質疏鬆更早。當肌肉大量減少後,可能會造成肌少症。

    近年來,因為經常久坐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肌少症除了老年人會患上,更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肌肉流失不單會影響活動機能,更加會令原本的關節痛症因為缺少肌肉的支撐越發嚴重,疼痛持續無法紓緩。

    原則上,肌肉本來就會隨着年齡增長而漸漸流失,普遍認為缺乏運動的人大約在三十歲左右就會出現。每八至十年會減少3% 至7%的肌肉量。但因為身體還可以自我調節,肌肉筋骨之間協調代償,所以感覺不明顯。真正開始感受到症狀,通常在四十歲左右,到了五十五至六十歲時,肌肉流失得會較快。當人體缺少肌肉時,不僅會影響體態,連我們的日常活動,如上樓梯、提重物、步行散步,都會感覺比以前變得困難,更提不起勁鍛煉身體。

    若想確認是否罹患肌少症,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日常生活情景:一、一般斑馬線紅綠燈轉換,會充分考慮正常人的步行速度,若從行人綠燈亮起就開始過馬路,但仍不夠時間,或感覺較氣促,則算是步速過慢下肢肌肉缺乏;二、擰毛巾是否擰不乾?若是則符合握力不足;三、兩手虎口張開圍成圈是否能圍住小腿最粗處,若能圍住則可能代表小腿肌肉不足。

    肌少症的四種主要成因

    一、久坐不動。無論是長時間工作,或者久坐看電視打遊戲打麻將玩電話,都會增加罹患肌少症的風險。尤其如姿勢不好,除肌肉萎縮外,甚至會併發退化性關節疾病。

    二、缺乏運動。很少或完全沒有運動的人,會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罹患肌少症的風險。

    三、營養不良。不論年齡,只要有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經常以零食替代正餐,缺乏蛋白質補給,就容易流失肌肉,尤其是營養不良時,肌肉量的下降速度會更快。

    四、內分泌激素分泌紊亂。我們體內的各種激素,會隨着年紀增加而改變,因此也可能導致肌肉量下降。通常睪固酮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這兩種荷爾蒙的數值,會影響肌肉的生長和肌肉量。所以我們發現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消瘦及肌肉流失的症狀。

    肌少症的治療方法既不是靠藥物,也不是靠補充荷爾蒙,而是從生活習慣開始做起。

    改善肌少症三種居家療法

    一、運動訓練肌肉。運動不只可以幫助反應更敏捷,也可以訓練身體的肌肉,有助於維持肌肉的質量和力量,因為若不常使用肌肉,它就會漸漸萎縮。

    二、補充充分的熱量與蛋白質。熱量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會導致體重減輕和肌肉量下降,所以為了預防肌少症,專家建議每餐攝取約20至25克的蛋白質。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豆類、雞蛋等等,可以幫助建立和維持正常的肌肉量。

    三、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如維生素D、Omega-3脂肪酸和肌酸。這是幫助維持或生成肌肉的重要營養素。因為老人牙齒不好,食慾差,可能需要靠補充品來幫助維持肌肉量。而Omega-3脂肪酸可靠吃魚肝油來補充,但若食慾佳或正常,也可以直接吃新鮮的魚或海產品。另外肌酸也是個重要的營養素,它是一種小型蛋白質,通常由肝臟製造,補充肌酸可以幫助肌肉的生長,一般認為牛肉、魚肉、芝麻、核桃、杏仁中含量較多。

    肌少症在中醫歸類為“痿症”或“虛勞”。“痿症”指肢體筋脈遲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病症;“虛勞”是以臟腑衰退,氣血陰陽虧損為病因而出現多種衰弱症狀,是一種因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衰弱症候總稱。肌少症患者的體質類型一般以虛症為主,其中單純因年長而導致的原發性肌少症,因肝、脾、腎三臟虧損,治療原則為養肝、健脾、補腎;續發型肌少症則以“本虛標實”為主,多兼夾有濕熱、痰飲、瘀血等情形。

    藥膳食補調理脾胃 

    益氣健脾利濕是中醫調理肌肉流失的主要方向。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治療肌少症以健脾為原則。過胖型的肌少症,為痰濕阻滯型居多,大多是久坐少動,造成氣血運行不暢,以至於脾胃運化呆滯,無法運化身體水濕。常見高體脂、低肌肉量的“泡芙型”肌少症,這類患者以健脾利濕為治療原則。“後天之本”來自脾胃運化吸收,若腸胃吸收不好,或沒有營養材料補充,就容易筋痿骨軟。中醫以中藥調理脾胃的吸收功能,讓體能不致快速衰退。肌少症患者每天應攝取足夠蛋白質,鼓勵補充優質的蛋白質為主,可以自己進食最佳。中醫對肌少症除了以健脾胃為治療原則外,對於過胖型的痰濕阻滯型肌少症,可以用四神湯為藥膳,如山藥、芡實、蓮子、茯苓四種藥材。口味以平和為原則,不過於清淡,也不宜肥甘厚味,中醫觀點認為,過度酸鹹不利筋骨。以下推薦一款簡易增肌湯,供讀者參考。

    補氣養陰健脾強健湯

    材料:黨參30g,乾淮山20g,新鮮淮山100g,五指毛桃20g,茯苓20g,熟薏米20g,炒白扁豆20g,北沙參30g,玉竹30g,紅蘿蔔1條,椰棗2粒,豬300g。

    做法:材料洗淨略浸泡,豬先汆水,煲至水滾後十五分鐘再改小火煲煮一小時三十分鐘,湯水可供三至四人服用。

    另外,健身人士經常服用雞蛋白和食雞胸肉來增肌,以此可見雞肉亦對增肌有積極作用。雞肉性味甘溫,功用廣泛,不但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強筋健骨、活血調經,對虛勞、消瘦、水腫、病後虛弱、久病體虛、健康調理、產婦補養等,效益都很顯著。    

    楊大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