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阿富汗西部6.3級強震
中方:不足構成有效國際監測
印下旬測試載人航天發射
美汽車工人罷工炒近五千人
夢想之路
日流感疫情加劇
美再現禽疫撲殺十九萬火雞
(社論)歐對華去風險恐南轅北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歐對華去風險恐南轅北轍

    歐對華去風險恐南轅北轍

    近期,歐洲對華“去風險”甚囂塵上。繼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後,歐盟又計劃對中國鋼鐵和風電產品下手。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發佈了《經濟安全戰略》,旨在增強歐洲在關鍵領域的獨立性,削弱中國等“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能力。

    趨利避害是所有行為體的本能。一個國家為維護自身經濟安全利益,必須遠離不必要的風險,打造合理的安全邊際。能夠有效防範風險的安全邊際應當包括以下關鍵因素:可靠的合作對象、持續的盈利預期、穩定多元的供應鏈等。自立自強,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也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應有之義。

    “去風險”本無可非議,但歐盟選擇中國作為“去風險”對象,已引起成員國之間嚴重分歧。眾多歐洲企業強烈反對,成效恐怕是南轅北轍——去風險不成,反而增加風險。

    首先,中國從來不是世界經濟的風險之源,而是穩定之基。從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到二○○八年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力挽狂瀾,避免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當下全球風險挑戰不斷累積,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主張,持續發出正能量,努力引領人類走出百年變局的重重迷霧。

    其次,中國是歐洲可靠的合作夥伴。這一論斷在歐洲有着堅實的民意基礎。今年四月,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對十一個歐盟國家的一萬六千多名受訪者進行民調,結果顯示:許多人認為中國是必要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或敵人。大多數人認為,歐中貿易的風險與收益是平衡的,風險並沒有大於收益。中歐經貿合作數據同樣也證明了這一點。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年來,雙方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去年,中歐貿易額達八千五百六十三億歐元,同比增長兩成三。

    再者,穩定多元的產業鏈供應鏈事關歐盟經濟發展。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中國不可或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業大國和一百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並以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以及十四億多人口的超大市場規模,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對華“去風險”,將給歐盟的產業鏈供應鏈帶來嚴重風險,將大大縮減歐盟企業的市場,削弱其競爭力。

    歐盟需要防範的真正風險,是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陣營對抗、新冷戰,把世界推向分裂衝突邊緣的行徑;是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名,搞“脫鈎斷鏈”、“小院高牆”,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打壓他國正當發展權的行徑;是罔顧他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四處煽風點火,加劇戰爭衝突的行徑;是轉嫁危機,收割全球財富,損害世界人民福祉的行徑。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