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政策乘數效應揚長避短
林宇滔:良政善治帶動力量
【本報消息】立法議員林宇滔昨日下午三時在議員辦總結立法會第二會期工作時表示,其議員辦在今個會期(截至九月底)合共收到一千二百三十宗居民求助和諮詢個案,逾百分之九十四點六個案已完成處理;個案求助及意見反映涉及各範疇,包括關注政府工程項目及進度、新冠疫情期間的各方問題、本地人結構性失業及中小企經營困難、不同業界面對的發展問題、居民與政府部門之間事務等。
監督政府工作上,他在今個會期合共提交五十二份書面和五份口頭質詢,以及十六份議程前發言,並就社會關注的議題和政府各項政策措施,透過立法會主席向特區政府要求索取資料八次。立法會法案審議工作上,今個會期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廿三項法案,而細則性表決並通過的法律有廿二項。作為直選議員,林宇滔除作為全數出席全體會議、第三常設委員會和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的“全勤議員”外,亦列席所有沒有重疊時間的其他委員會及跟進委員會會議,履行職責。
在法案投票取向上,林宇滔指出,一直堅持“是其是、非其非、不預設立場”的理念,在多項政府交來的法案中,尤其社會關心和對居民權利及公共利益有着極大影響的法案,對法案或條文投下反對票和棄權票,冀能真實反映社會對政府施政、法案的不滿及意見,督促當局改善回應民意。
抨當局覆質詢敷衍
今屆政府與議員溝通方面,他形容政府回覆議員質詢敷衍,如第二會期至今,僅收到七份不足三百字的質詢回覆,“如果政府不認真回應,質詢制度等於冇。”同時,又認為政府越來越趨向“走過場”形式,不少政策諮詢時雖然向立法會辦議員諮詢場,但很多時只是“走過場”,這種泛濫形式的諮詢,造成“反正已經諮詢立法會,只是你哋唔畀意見。”可能造成另一種更大的矛盾。此外,議員就個案向部門反映時,各部門對於議員信函的回覆態度各異,各施各法。
林宇滔強調,感到今屆政府不少工作希望帶來改變,但無論是“房屋五階梯”,抑或六大博企片區活化,以至不少政策,都有一個很大問題是“政府覺得我做事係為你好,但是否與居民有溝通過?是否居民認為好?居民認為有需求?究竟目的係乜?”在“一國兩制”下,澳門是資本主義社會,作為政府要發揮良政善治,最重要是帶動市場力量,讓社會明晰政府的政策,通過市場力量將政策作乘數效應,揚長避短。但目前很多政策沒有與立法會、社會全面溝通,“政府的真正具體、執行目的、內容情況,得佢哋自己知,令政策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