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導谷內需 擴復甦面
疫後首個超級黃金周,全國各地出現不同程度的人潮,澳門同樣熱鬧。假期首五天,入境旅客超過六十五萬人次,當中內地旅客佔七成六。大批旅客集中大三巴等景區,部分時段要實施人潮管制,反映旅客回流的熱度。
黃金周快到尾聲,市場十分關注今次假期的“含金量”,藉以判斷內地經濟走向及旅客的消費心理。從投行發表的報告可見,本澳博彩業於國慶假期旺季加速復甦,中場博彩收入甚至趕超疫前水平,全月賭收有望上試二百億水平的疫後新高。熱門的酒店、餐飲同樣報捷,但零售業則反應兩極,並非一面向好,折射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
如今回歸的旅客,改變過去一擲千金掃貨的消費模式,理性消費、追求旅遊體驗至上的新趨勢,部分業界尚要適應,重新摸索消費心理。故各業要旺檔丁財兩旺,未必可以套用過去的方式。
澳門迎來大批旅客入境,市面冷熱兩極的境況進一步凸顯。假期首六天,旅遊區、民生區客量對比鮮明。熱門旅遊區、博企項目人流逼爆,民生區人流疏落,商業氣氛大減。一方面是澳門消費性價比相對較低,另一方面不少居民趁中秋、國慶相連的四五天假期外遊,導致民生區商舖更為冷清。
每逢假期,民生區人流驟減的問題持續湧現,商戶頭痛不已。部分商戶為捱過疫情,背上債務包袱。疫後卻迎來市場急劇的變化,至今一籌莫展,尚未走出困局,遑論擴張發展、加薪優化福利。骨牌效應下,局限內需消費,窒礙經濟復甦進程。
如今假期所呈現的市場發展不均勻,已發展成為新常態。要扭轉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分流旅客至各區迫在眉睫。
節前政府分別宣佈與各博企攜手活化不同舊區,希望注入新元素,帶來新氣象,為市場帶來喜訊。未來宜擴大輻射面,聯動主要產業、行業、企業共同改善經營環境,投入更多政策資源引導,帶動民生區受惠,擴大復甦面,讓全民分享到經濟復甦的喜悅。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