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詩
——論馮傾城的詩
中國現代詩有新、舊之別。所謂新詩,即指五四新詩革命的産物。所謂“舊”詩,即指現代人寫的舊體詩,是傳統古典詩歌的現代延伸。新詩基本是白話自由體。舊詩多半延續古典舊制,仍以文言爲之,且講究音韻格律。現代人寫舊體詩,多半以今人的用語習慣,不守古典風習,大抵還是一種因事、因人而生的某種“新變”。我本人對於現代詩的新、舊,有自以爲是的尺度,即認爲新詩不必追求恢復律化,以放開自由寫作爲宜;而舊體詩,則宜遵古法,除非因語音詞彙變化等情形導致舊韻難繼者,總是一切仍舊爲好。這樣的堅持,難免有守舊不化之嫌,當然也就增添了寫作的難度。正是因此,我讀現代舊體詩,總是投以挑剔的目光。
中國古典詩歌亦分近、古二端。古詩緣起久遠,可逼漢魏,一般對音律句式不作嚴格規定。近體詩則截然有別,它始於齊梁而定於唐,格律趨於嚴格,章法趨於精密,章有定句,句有定字,平仄、對仗、起承轉合均有定則。因此之故,今人往往難以駕馭。特別是那些沒有受過文言文訓練、又不熟悉古籍典故的作者,他們以爲只要每句五字或七字即可成詩,此乃誤解。我不喜歡所謂的“新古體詩”,那些詩歌不今不古,多半是七言寫成的“順口溜”。但它自有從者,亦宜尊重。
也許是積習所至,我對那些保持了古典神韻的舊體新作,總懷有如對故人的親切感。這就說到了此刻案邊展開的馮傾城的舊體詩(她的詩選是新舊體合集,新詩亦佳好)。傾城詩有家傳,又問學於名校,薰陶點染,積學既深,又穎悟勤習,着墨綺霞滿天,落筆神采飛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錦心綉口,宛若晨曦。傾城詩路宏闊,古今兼修,各有所成,小自心靈感應,大至天下大業,舉凡神舟飛天,南疆雪凍,無不牽縈於心,化爲清詞佳句,日積月累,終成詩壇一道綺麗風景。
傾城身居濠江,雖綉樓雅舍,難囿其神思緲遠。名門雅致,自有閨中幽情,然總是目縱四野,家國憂思,鄉情縈心,故傾城之詩寓大情懷,有大氣象。有句曰:“如煙百代滄桑過,七子蓮心寫大同”①,一闋鷓鴣天,詠的是南灣一景,實乃詞家自況。且看她登滕王閣,一時意緒紛揚,“落霞孤鶩齊飛處,看長天秋水蒼涼”;再看她匡廬之遊,風流飄逸,“爽氣蕩塵襟,助凌雲詞筆”。妙的是那首《夏日斗門品荔》,隔窗觀雨,煙水連天,詞曰:“即未盈三百,也放清懷,欲學坡仙”。若不諳東坡舊句,怎能這般口吐蓮花!
傾城舊體詩詞寫作遍及諸體,就詞而言,各種詞牌均有試筆,高陽臺、石州慢、水調歌頭、雨中花慢、憶江南,水龍吟,五彩繽紛,可謂亂花迷眼。就詩而言,古風近體各顯其長,近體諸作,五、七言律絕,乃至排律,諸體皆備,尤以五言絕句見長。《澳門八景》皆是五絕,二十字呈現一景,筆簡景繁,最見功力。如《盧園探勝》:
曲徑吟風竹,流泉蕩冷香。
湖心傳鴨語,梅影隱高牆。
風竹能“吟”,梅影能“隱”,僅一個字,道出幾多複雜情景。其實,另一句“流泉蕩冷香”五字亦頗傳神,流水不僅有色,而且有聲。古典詩講究煉字鑄句,煉和鑄都是經烈火熔冶,一字傳情,正是高溫錘煉的功夫。由此我們得知,一般的“大白話”是不宜也無法入詩的。
傾城古典修養沉鬱深厚,每於遣詞造句中見其功力。“歷劫成奇跡,無端宿亂鴉”②,說的是澳門的大三巴,十個字,既交代了歷史背景,又描寫了現場情態,“亂鴉”堪稱妙喻。又如寫西湖:“殘雪已消餘別恨,斷橋何處見仙娘?”③,“仙娘”顯見是爲叶韻,卻是最顯新異,用字之功也。再看,還是西湖,“雨中煙景淡如無”④,讓人不免聯想到“山色有無中”、“草色遙看近卻無”諸名句,步趨前賢,又能別造新意。
前面說到傾城詩詞的大境界,裙釵名媛寫閨中幽蘭,也寫燕園情思,自是得心應手,但她始終不能放下的,還是一腔鄉思,家國情懷。正所謂“一卷離騷萬古愁,芝蘭九畹未忘憂”⑤。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哀汶川地震歌》⑥,近二百行的七言古風,是一首我迄今看到的爲數寥寥的、關於汶川地震的史詩性作品。長詩始於一聲驚心動魄的長嘆:“噫籲戲!天何太忍徑將巨災降汶川⁈”,而終於:“我信昊天憐赤子,泱泱中華日月長”。蜀地的山川、地貌、歷史、文化,災前的異兆,災中的慘烈,舉國上下的救援。她把這一幅空前災難的圖景,以詩歌的形式留給了我們的後代子孫。
這裏是地震初起的畫面:“瞬間山崩復地陷,萬壑隆隆裂心弦”,“游魚出水空中躍,百鳥棄巢盡上天”;這裏是四方營救的筆墨:“披荊斬棘亂石滾,翻山越嶺夜行軍”,“千蓬架起平野闊,呼鄰喚里作羹湯”。詩人筆行千里,心繫萬家,她的詩篇表達的是大災大難中的人間大愛。那場地震驚動了全世界,也喚起詩人們的愛心與激情。我曾在一些文章中表達了對於詩人們的敬意,同時也不無遺憾地感到能夠縱深地、全方位地寫出這場災難的,且能傳諸後世的作品的匱缺。及至讀到傾城這一抒情長卷,內心欣慰,這是一種安慰和補償。
傾城創作甚豐且全面,前面重點說到她的舊體詩詞的成就。其實她的新詩作品也表現了詩人的成熟。可惜的是,這些成就被她的舊體詩作的光亮遮蔽了。這也不怪,因爲在人們的心目中,舊詩總比新詩難寫。特別是年輕女性而能熟練作舊體,當然更加引人注目。這樣,我們又回到此文開篇所述的中國詩歌的“新”、“舊”二端的話題上來。一般都認爲新詩“好寫”,此論實謬。我卻以爲新詩比舊詩難寫,舊詩有音韻格律的約束,有無數前人的“依傍”,而新詩無“定法”,新在衆多的平庸中脫穎而出卻是極難。如今的新詩被寫爛了,罪人不是網絡,甚至也不是寫詩的人,我以爲責任在批評家,他們沒有向輕率而寫的人們指明並提出寫作的難度和高度。
我想强調的是:傾城的舊體詩好,新詩也寫得好。好心的、耐心的讀者不妨讀讀傾城的新詩。傾城的新詩清新、明亮而流暢,如下這樣的詩句很典型: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赤道
地球摺疊成一張小小的輿圖
印上鴿子散佚的足跡
掛在我的口袋裏
攀越阿爾卑斯山的冰脊
穿過奧爾甫斯的森林
伊甸園架起七夕的流星橋
夏娃的笑靨
是亞當待採的紅蘋果
像這樣的內容和境界、包括那些詞彙,新詩能到達,而舊體詩則難。新、舊優劣之分,一看則明。傾城的新詩,佳作甚多,舉凡《二千年的童話》、《瑞士意象》、《移民》、《赫本,你在做你自己》、《午夜的玫瑰》、《未名湖,去年的綠》等,都不錯。建議讀者不妨一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 冕
詮釋:
①《鷓鴣天——南灣湖冬晨咏》句。作者原注:“聞一多著有《七子之歌》,澳門向有蓮花寶地之稱。”
②《澳門八景——三巴聖跡》句。
③《憶江南》之四。
④同前注,之二。
⑤《端午懷屈子》其一。
⑥作者自注: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八級特大地震,罹難者近七萬,房屋倒塌近一千五百萬間,經濟損失逾五千億。大災見大愛,舉國上下同心馳援,雲天高誼動人五內,遂感而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