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學生作文大賽澳賽區昨頒獎
張燈結綵
“張燈結綵迎中秋”瘋堂舉行
澳門傳媒年會探拓國際視野
“莆仙鯉聲迎中秋”獲好評
同善堂中樂會弘揚國粹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2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莆仙鯉聲迎中秋”獲好評



演出負責人向在場居民致以節日祝賀


“莆仙鯉聲迎中秋”活動昨舉行

    邀閩藝術中心來澳入校及專場獻演

    “莆仙鯉聲迎中秋”獲好評

    【本報消息】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主辦、文化發展基金贊助的“莆仙鯉聲迎中秋”活動昨舉行。演出邀請福建省仙游縣莆仙戲鯉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來澳,獻演多折精彩的劇目選段,包括劇目《春草坐轎》、《百花亭》、《迎春牽狗》、《敬德畫像》、《媽祖賜福》,吸引大批居民、青年學生及福建鄉親到場觀賞,大獲好評。

    首演昨日下午二時半假鏡平學校小學部禮堂舉行,福建省仙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林宇家,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李沛霖,福建省仙遊縣莆仙戲鯉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黃永志,活動籌委會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湯梅笑等出席。昨日晚上八時安排嘉賓專場,李沛霖出席並向參演團隊致送紀念品。

    宋元南戲“活化石”

    據介紹,莆仙戲是中國最古老劇種之一,原名興化戲,源於晉末至南北朝時中原百姓南遷,把百戲傳入福建莆田、仙游等興化方言地區。莆仙戲有傳統劇目五千多個,其中保留宋元南戲原貌的有八十多個,其曲牌名、音韻、詞格與唐宋大曲詞調相同,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特的藝術魅力,於二〇〇六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湯梅笑冀藉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居民認識更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文化自信和愛國精神。指該會自〇五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促進中華民族融和、增強民族凝聚力、為弘揚華夏文化作貢獻的宗旨,多年來不斷引入古琴、京劇、黃梅戲、川劇變臉、延邊歌舞、江山婺劇、膠州茂腔、江蘇錫劇、台灣少數民族表演等中國傳統表演藝術來澳獻演,讓居民接觸、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

    協會未來將舉辦更多交流活動,澳門同樣擁有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遺項目,會爭取與內地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加強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這次“莆仙鯉聲迎中秋”演出,由傅麗雲、胡振東、林清霞、邱陳越、張順、朱天武、林平芳、蔡新枝、黃國慶、李玉琴、吳荃穎等多位鯉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主要演員參演。活動獲福建省仙游縣人民政府、福建省仙游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及澳門鏡平學校等單位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