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
所謂“唐詩三百首”,只是唐詩中的精華,參取內府所藏總集、別集,又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所載,補苴所遺,凡四萬八千九百餘首,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偶讀儲光羲《獻八舅東歸詩》:“高位莫能捨,捨之世所賢。雲車遊日華,豈比龍樓前。寢疾乃就枕,情感唯靈仙,帝鴻思道宗,臣彭亦長年。天書加羽服,又許歸東川。鏡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誠亡眞混沌,玉立方嬋娟。素業作仙居,子孫當自傳。門多松柏樹,篋有逍遥篇。獨往不可群,滄海成桑田。”
儲詩最後一句“滄海成桑田”,正是《幼學瓊林》所說的:“謂世事之多變”,大海變成農田,農田又變成大海,語本晉葛洪《神仙傳 · 王遠》:麻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後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多變。遠的不說,近在眼前,短短的五十多年,鹹蝦埠變成怎樣,特別是路氹,今昔相比,就是兩個極端的世界。是的,變遷之快、之大,沒有一樣比得上“娛樂”事業,人可以是三更貧,二更富的,不足二十四小時又要當(典當)底褲。
按照宇宙規律,變才是永恆。變的又豈只滄海桑田,人的本身都在不停地變,幾乎每秒鐘都在變化,只是微變、漸變,自己察覺不到而已,鬍髭、指甲的增長最為顯著,白髮無異植物的年輪。疫症三年,人、物、事的變化更顯。
講到滄海,且說河。《幼》文說:“河清海晏,兆天下之昇平。”這是說黃河水清,滄海波平。唐顧況《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無不樂,河清海晏窮寥廓。”納蘭性德《金山賦》云:“河海清晏,中外樂康。”我們希望這一天的到來,引領以待。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