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神童
最近在網上讀到有關張炘煬的新聞,張炘煬自小被稱為神童,據聞智商高達一百四十。十歲考上大學,十三歲讀碩士,十六歲讀博士,總之就是傳統定義上的天才、神童,前途理應無可限量。
但後來張炘煬慢慢淡出公眾視線,最近忽然接受採訪,竟變成以“啃老”為生,銀行也僅剩幾千元。沒有固定工作,父母親定期每兩、三個月給他一萬塊,他也把物質慾望降至最低,每餐只吃十多元的飯菜。這其實活脫脫就是躺平族,現在全球加入躺平族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多,只是剛好張炘煬背着“神童”之名,大家才覺得奇怪或者惋惜。
當躺平族有錯嗎?越是年長一輩,越對躺平的態度有意見,覺得躺平族的同義詞就是不求上進、廢、沒有目標及浪費人生。但較年輕一代對躺平卻大多抱持認同的態度,覺得不停加班的人生沒意思,再努力也買不了樓,那不如減低自己的慾望,兼抱着不戀愛、不結婚、不生仔的宗旨,自己夠錢過日子就算。
那神童張炘煬當躺平族又有錯嗎?我覺得沒有錯,張炘煬說他現在活得開心滿足,那是他自己的人生,喜歡怎樣過就怎樣過,聰明與否,關其他人屁事?有人扼腕嘆息,認為有天賦的人就該為世界作出貢獻,那很多人也有幾百萬儲蓄,為什麼就不全部捐贈給社會?
當然並非說年輕人該躺平, 而是人應該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想奮發就奮發, 要悠閒就悠閒,上一輩不應強將自己的價值觀加在下一代身上。何況這時代,要餓死很難,但要出人頭地、名成利就也同樣難,年輕人在這大環境下,變得消極玩世也是人之常情。長輩們何不少點指責,多點包容與諒解?看報道指出張炘煬的父親當年為保兒子神童之名,無所不用其極,今日張炘煬啃老也隱隱有報復的意思,所以今日栽種出很多躺平了的花朵,其實也是當年拔苗助長拔出來的。
李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