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古今時空穿越
澳媒參觀甬歷史古城非遺文化
“澳門媒體看亞運之城寧波採訪團”今天先後考察了象山影視城、石浦漁港古鎮、象山海洋文化研學中心、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特展,在星夢工廠、海防歷史、耕海牧漁、盛世修典等古今時空間穿越。
(寧波十七日電 )
故事切換海防歷史
以打造東方好萊塢為目標及中國首個實景電影主題樂園的象山影視城,由江湖小鎮、玄幻世界、星夢工廠、武俠天地、民國城五大功能區組成,遠可拍秦漢、唐宋時代的場景,近可攝明清、民國時代的風貌。記者從講解中獲悉,這裡還有內地首家高科技數位攝影棚,亞洲最大的水下攝影棚、電影拍攝標準攝影棚等,均居全國第一,此拍攝《神雕俠侶》、《趙氏孤兒》、《琅琊榜》、《羋月傳》等,年接待劇組量過百。
從象山影城轉至海防古城,將記者一行由虛幻故事切換到海防歷史。在石浦漁港,一艘按照明嘉靖年間浙江沿海典型虎頭獸紋炮船五分之一復原的古戰船,將人們帶回到一五五三年曾參與石浦抗倭海戰歷史場景,並從海防要塞發展成漁商重鎮,乃至為我國最早的漁業發祥地之一。今天可從“港城滄桑”、“耕海牧漁”等館了解漁民的勞動智慧與漁港的歷史變遷。漫步古城,還能清新看見所保留古時城牆、城門、街巷、店舖、民宅等,不難發現象山在保護利用和挖掘弘揚海防文化與漁商文化氣息方面,卓有成效。
感受非遺置身丹青
在象山縣海洋文化研學中心,記者饒有興趣地觀看了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羽展示的魚拓技藝。只見他先在一條新鮮的多寶魚上,用筆渲染出不同的色彩,然後蒙上紙或其他材質在其上面磋磨。不久後,他露出已經轉移到一隻布袋上的魚紋和顏色,令大家發出一片驚歎聲。
近年來,象山將魚類故事作為漁文化生態保護區重點建設內容,建立了設施齊全的傳承基地,並在石浦漁港古城、海洋漁文化館等設體驗點,體驗人次達三萬。負責人丁建東認為,通過抓得住、摸得着的這些非遺內容,可培養學生感受勞動與藝術成果。他透露,已在珠海開辦類似的文化研學機構,並希望藉海洋文化同澳門交流,促進兩地非遺文化的發揚光大。
寧波美術館正在展出“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寧波特展”,共收錄海內外二百六十三家文博機構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繪畫藏品一萬二千四百〇五件(套)。涵蓋了絕大部分傳世的“國寶”級繪畫珍品,編纂出版《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共計六十卷二百二十六冊,是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
在詳細觀摩後進入“光影丹青”的沉浸式展廳,還體驗了十幾分鐘空間音訊、AI建模渲染與現代數位技術結合的視聽盛宴。當四面牆的投影開始播放畫卷3D建模渲染後的影像,似乎置身畫中,穿越在山水林墨之間。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