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有些音樂作品,被其他作曲家以另外一種形式和體裁再創造之後,其價值和意義常會大大超越其本身。如國際音樂節十月十三日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的“余隆與上海交響樂團”音樂會,由左章獨奏的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作品43)。
有“魔鬼”之稱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一七八二至一八四○),在十九歲時寫出了驚世駭俗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約一百三十三年後的一九三四年,拉赫曼尼洛夫根據其《隨想曲》第二十四首的主題,寫出了同樣驚世駭俗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早已進入拉赫曼尼諾夫最優秀作品之列;可以斷定,其亦為拉赫曼尼諾夫自己最感情深篤的作品之一。
何以見得?有《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連串演出記錄作為證明——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揮費城管弦樂團在美國巴爾的摩首演,隨即引起火燎般的熱情,六個星期過去,RCA公司即以首演的原套班底錄製了這首狂想曲。錄音後僅過三天,由布魯諾·瓦爾特指揮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不久,《狂想曲》被帶到歐洲,由尼古拉·馬爾可指揮哈勒管弦樂團在英國曼徹斯特演出,接着又由托瑪斯 · 比徹姆指揮倫敦的皇家愛樂協會演出,聽眾雀躍不已,感懷不已。
一九三六年四月,拉赫曼尼諾夫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帶到法國,並在巴黎親自演奏,指揮為阿爾弗雷德·科爾托。同年十月,拉赫曼尼諾夫又再到了英國,在倫敦演奏《狂想曲》……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述及,但有一場沒齒難忘:拉赫曼尼諾夫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於洛杉磯去世,但就在一個多月前,在芝加哥的兩場音樂會中,偉大的拉赫曼尼諾夫仍然隱含痛苦地獨奏了他的偉大之作《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索倫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