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推新物料鋪路增耐用
近日天雨連場,降雨時間長、雨量大,不少瀝青路面短時間內損毀嚴重,坑洞迅速擴大,車輛在顛簸和積水中前行,容易發生交通意外。修路物料、技術和質量等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本澳道路鋪面主要使用瀝青或混凝土。部分主幹道、行車天橋、橋樑等多以瀝青路面為主。瀝青路面優點是施工簡易快速、成本低、養護相對容易,行車感較舒適,加上本澳有不少填海地,容易沉降,瀝青路面對沉降地更為“適應”。但缺點是容易受雨天或酷熱天氣影響,一旦大雨連場,損毀、軟化即現。加上本澳道路車流頻繁,重型車輛多,即使當局加緊修補,以瀝青砂石等填充,不少路段經歷多次修補,路面仍崎嶇不平。加上天雨未歇,修補的地方短時間內又見鬆脫,破碎物料佈滿路面,危情難減。
面對爛路不斷,近年當局將部分道路的瀝青路面更新為鋼筋混凝土,以提升道路的使用壽命。但不少主要幹道基於種種原因,仍採用瀝青路面。當局去年在路氹多處和澳門半島個別路段試用高性能瀝青材料,也加大瀝青厚度。近日連場暴雨,高地烏街一段使用高性能瀝青材料的路段未見明顯破損,與相連的美副將大馬路的爛路情況比較,說明高性能瀝青材料有抗天雨的作用。當局須收集更多使用高性能瀝青材料的馬路在今次大雨下的情況,進一步評估,考慮日後擴大有關物料的使用範圍。
夏季雨水多,加上惡劣天氣趨增,爛路問題長期困擾民生。當局有必要設法處理和改善爛路情況,提升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除了路面重鋪引進新物料,社會冀政府更多參考鄰近地區的經驗,投入更多資源研究新方法、新技術,尤其是瀝青遇水後容易出現裂紋及損耗等問題要重點克服。並考慮重訂新標準,要求承建的工程公司使用新物料、新工藝、新標準鋪設道路,更要協調不同的掘路工程,減少修補次數,令道路更耐用、更抗壓,保障日益都市化的澳門交通暢順安全。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