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平易近人不扮高深
旅遊區人流
追 舟
羊城新見聞(中)
大關斜巷與關部行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平易近人不扮高深

文:藍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德黑蘭少女死亡事件簿》拍攝團隊冒險 將主角最後錄音偷運出監獄


MOIDF幕後鐵三角,右起:選片人Jay 、策展人林鍵均、撰寫場刊高手Cathie。


紀錄片影展將播《阮 玲玉》4K修復版


開幕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 》是少數摘下威尼斯金獅獎的 紀錄片


《馬里烏波爾戰火二十日》 呼喚世人毋忘烏克蘭的苦難


本地導演侯婕、陳庭婷將 發表最新作《議事亭前地的 媽媽》。


《我心我行》寫下國際著名 舞蹈家許芳宜半生傳奇

    平易近人不扮高深

    ——記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文:藍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踏入九月,又到澳門的影展季。說的是近年在影迷間口耳相傳的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MOIDF),將於九月八日至二十四日舉行。除了令人驚喜的片單,今年還有多場延伸活動:大師講堂、專題展、倫理講座、工作坊,邀請到《阮玲玉》香港名導關錦鵬、栢林影展銀熊獎得主《長江圖》導演楊超、台灣《九槍》金馬導演蔡崇隆等來澳。儼如一個電影深造班,可見策展人的“野心”不淺,並不止於想辦好一個影展。

    “不是不是,只係一個talk,不是深造班,不是只適合電影人那種……” 問策展人林鍵均(Penny) 今年的“大計”,他嚇到滴汗,連連耍手擰頭說不要故作高深,只是想跟大家好好談電影。“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難得內地有位十幾年來專門拍紀錄片的攝影師,就請他來談現場怎麼拍、怎樣跟受訪者相處。關錦鵬導演,大家可能以為跟紀錄片無關,其實《阮玲玉》用了很多紀錄片的手法,很實驗性。他有很多作品改編自小說,他怎樣寫一個女性故事,其實是想聽聽究竟這些導演是在想甚麼呢?”

    澳門有乜嘢好拍?

    “工作坊也一點都不高深,歡迎任何人。章夢奇導演本身是一個舞者、也拍紀錄片。她長期在家鄉、湖北的農村拍不同的故事,作品入選了亞洲最有名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常常有人說,澳門咁細,有乜題材好拍?我想澳門發生的事不會比一條村少。她在很多地方辦過工作坊,在難民營、在農村,一些完全無器材可言的地方。她主要是教如何打開感官、觀察這世界。為何你、我都有部機,人家就是拍得不一樣?沒有觀察力,就算有再好的器材也不知自己要拍乜。”

    一講起就滔滔不絕, Penny辦紀錄片影展的初衷,正是想拆走擋在澳門觀眾面前的“高牆”,希望紀錄片是平易近人的,多一種聆聽世界的方式。雖然總是說“很簡單”,但從他的思路不難感受到邀請眾多大咖不是為了光環,每一場活動背後自有其深意,是一個人對紀錄片的熱愛,也非常精準地抓住了澳門這地方需要些甚麼。

    規模不大絕不遜色

    Penny也經歷創作的迷茫時期,主修傳播的他大學時已開始拍紀錄片,後來獲文化局資助,在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攻讀熒幕紀錄片(Screen Documentary)文學碩士。留學期間吸收了當地的養份,令他對影展有更多想法,“倫敦幾乎每星期都有不同主題的影展,有大有細,不是有星有紅地氈才是影展,就算幾個人也可辦得到。”於是他回澳後把心一橫,把構思化為行動,後來在文化部門資助下,自二○一六年起澳門終於有一個專門的紀錄片影展。轉眼今年已是第七屆。

    相比外地,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規模或許不算大,兩星期上映約三十部作品,但執行細節絕不遜色——每年令人耳目一新的主視覺設計、富質感的影展場刊,選片人每年從近百部作品中嚴選片單,邀請國際名師擔任“焦點導演”主持大師班和工作坊。享負盛名的日本“鬼才導演”原一男、河瀨直美,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紀錄片導演周浩也曾是座上客。影展每年累積的口碑也獲得不少內地旅客青睞,慕名來到澳門觀展。

    抖音世代 VS 紀錄片

    影展近年愈來愈有聲有色,但在這個抖音世代要推紀錄片似是逆水行舟?Penny坦言,在網上的確有難度,因為那已是習慣短視頻的受眾。這亦是澳門需要一個紀錄片影展的原因:“有一個實質活動,例如大師班令大家願意步出家門,入戲院好好享受一場電影,可以見到人、可以social,我相信這還是有市場。”

    在Penny眼中,資訊爆炸、碎片化也正好凸顯紀錄片的優勢。他說道:“好多人知道伊朗女性遭遇甚麼、知烏克蘭打緊仗、知藥廠有問題,那都是從新聞匆匆了解。如果想知深入些,他們未必有時間睇晒一本書,睇部戲兩個鐘就可以更了解有興趣的議題。時間、體力、辛苦程度少好多。”

    像一年一度的冒險

    “跟單純放映最大分別是,影展是年度盛事,在同一空間有一班人跟你一起討論、分享,有期待有共鳴,就像每年一聚。這種面對面的交流跟自己用手機看抖音、傳meme(迷因圖)是完全不同的。”選片人Jay認為,澳門觀眾對紀錄片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不斷進步,開始擺脫原有“沉悶”的標籤。最新一屆威尼斯影展和柏林影展不約而同將最高榮譽頒給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靈魂休息室》,足見紀錄片的可觀性、敍事和電影語言不比劇情片差。這兩部難得佳作也是今年澳門影展的開幕片。

    今年“焦點導演”是入選康城影展評審、近年炙手可熱的東南亞導演周戴維(Davy Chou)。澳門觀眾對這位影壇新星可能比較陌生,Penny解釋,周戴維有一種“不按理出牌”的魅力:“他為何會紅到康城?一定有特別之處。《回首爾後》其實是一個少女尋根的故事,他的手法很青春、很新穎,有時會嚇一嚇,你不會想到竟然可以這樣拍!看影展就像是一年一次的冒險,有機會試新事物,看一些平時看不到的風格,了解一些日常接觸不到的人和事,然後再想想這世界為何會變成這樣。”另方面,周戴維年紀輕輕,卻是近年推動柬埔寨影片走向國際的重要推手,他的經驗對澳門來說也相當有借鑑作用。

    推介如果只看一部

    如果今年影展只能看一部,專業選片人的推介會是甚麼呢? “電影的世界沒有最好,我們都是選最適合本地觀眾的。”Jay緩緩答道,這道題果然難不到選片人!但他還是交出三部“最值得”入場的片單:“《馬里烏波爾戰火二十日》最能彰顯紀錄片的力量,撇除拍攝的艱難、戰爭的殘酷,你會看到這件事是如何運作,不僅限俄烏戰爭,世上很多不公也是由此而來;《日出藍調》拍女性但不是流於口號式的平權,而是切切實實地交換身份,願意代入對方去體會,即使身份地位、出身不一樣,也會感受到彼此緊緊相連。”

    最後一部是澳門導演侯婕、陳庭婷繼《告訴世界我來過》後的最新作品《議事亭前地的媽媽》,此片由名導演周浩監製,講述一班八十年代偷渡來澳的新移民女性生命故事,是近年澳門難得的紀錄片長片,耗時六年完成。“她們未必拍得最好,肯定是非常用心,有觀察力、有想法,知道自己要拍一部怎樣的片。除了努力走進受訪者的世界,也做了大量研究回顧整個事件,更難得這是一個跨世代的故事,非常不容易。我非常推薦。”拿到選片人的保證,今年九月大家一起來一場冒險吧!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