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老師力推科技教育
明日是教師節,謹向辛勤育人、持續推動澳門教育事業發展的教師們致敬!面對時刻都在變動的時代,特別是疫情期間經歷的風風雨雨,再過渡到復常狀態,教師們既要面對繁重的教學與非教學工作,又要提升自身專業水平,肩上擔子越來越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現今社會環境與過去大不同,老師不單是知識傳遞者,也是人格塑造者,不僅要求教師兼顧學生在學習、心智、能力和文化上的差異,更要應對家長的各種訴求和期望,需要給予更多的心血與耐性。曾有教育專家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祇有不會教的老師”,刻劃出社會對老師有很高的期許及標準。
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教育,配合社會發展,尤其對教育工作者有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門表示,今學年重點微調“課程框架”、“基本學力要求”,會與教育界調研,冀加入人工智能等內容,強化科技教育,教育界對此普遍支持。但有教育工作者直言,硬件、師資等因素,是不少學校開展智慧教學時面臨的難題。當中的師資培訓,因以碎片化課程為主,不利教師掌握有關知識,影響今後科技教育的推進。
“二十大”報告清晰表明,“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明確提出以科技手段優化教育。澳門整體教育一直比較傳統,科技運用不多。祇是疫情出現,學校才因應時局發展,乘勢使用網上平台教學,造成小城教育數字化進程有飛躍式發展的表象,其實仍處於摸索階段。
在後疫情時代,推展科技教育是必然趨勢。但要開啟這扇“大門”,甚至將之普及化,不論基礎設施採購,以致面向教師的培訓課程,政府需要整體規劃及部署,才能更好支援學校開展科技教育。
教師作育英才、春風化雨,將自身所學傳承予下一代,責任重大,更肩負着崇高的教育使命。但他們與普通人一樣,都有面對難題的時候,學習新知識又要兼顧教育工作,並不容易。學生、家長宜配合教育工作,不要為教師增添壓力,讓園丁們在教職路上走得更長更遠。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