戽泥不是女人做的
農人的工作是一年到晚沒完沒了的,現代都市裡的社畜也是一樣,誰比誰辛勞,我不知道。夏天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場猛烈的過雲雨,也足以把生活經驗不足的人兒淹死。秋天的時候,繁重的收割和備冬工作,也是足以把人累得半死的。
珠三角的桑基魚塘耕作是一種近乎完美的閉環式生態循環系統,魚塘裡的魚糞和各種生物沉積,最終在水底沉澱下來,形成厚厚的淤泥層。如果不在秋冬季清除,就會在來年春夏爆發藻暴,吸盡水面的氧氣、悶死水塘裡的魚。所以,在秋深時候,就要戽泥——用特製的工具舀起魚塘底的厚肥澆到田基上。一來清除魚塘淤泥,二來為耕作了大半年的瘦田堆肥。
挖塘泥用的工具叫泥斗,是用竹編的畚箕,在平口處鑲一道鐵邊,另一邊鑲一條逾丈長的油竹長竿。把小艇拖進魚塘,把泥斗猛地一下順進水裡,一邊把竹竿沉到水底一邊拖刮,直至感到畚箕沉得拖不動了,才慢慢地拉回水面。
我只試過三兩次跟隨父親去戽泥。每次看到父親拖上水面的泥斗總是滿滿的一斗黑泥,而我總是空斗而回。挖泥說不上很高技術含量,但沒經驗的人就總是畚箕上水一場空,偶爾在小艇上失卻平衡,更是會倒栽蔥般跌進水裡。當然,試得多了,竹斗裡的泥亦越來越多、拖上水時亦越來越吃力了,手臂上的“老鼠仔”也越發大隻了。
當小艇裝滿了塘泥,下一步就要把這些泥一殼一殼地戽到田基上,才算是完成整項戽泥工程,才能把小艇拖出魚塘回到河道上。戽塘泥用的木斗,就像是茶匙的放大版,逾尺長;把兩臂盡量伸展,以陰力把舀起的泥高高地抛撒到田基上。倚仗力大是不行的,若不是亂抛過界,就是濺得自己滿身滿臉都是臭泥。
戽泥絕對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所以絕少女人沾手,但我是絕少的例外。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