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陸轟企圖製造“兩個中國”
“體感貧窮”
台進口疫區雞蛋藍轟離譜
嘉義地震民眾奪門而逃
台登革熱周增千三例三死
台軍官自縊亡家屬質疑死因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體感貧窮”

魯 木

    “體感貧窮”

    台灣“體感貧窮”問題近日引起島內媒體關注。據台當局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統計,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續十年下降,數據上看起來貧窮人口逐年減少,民眾的感受卻是生活愈發艱困,低薪和高物價造成“體感貧窮”強烈,其中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更是台灣迫切待解的三大困境。

    據《聯合報》系列報道指出,“貧窮世襲”作為兒少難題,非“不夠努力”就能解釋清楚。台灣家扶基金會統計,“貧窮世襲”比率逐年增加,二○二二年有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中低收入戶背景,較二○一七年增加二點七個百分點。第一線社工時不時看到“案母”變成“案祖母”,祖孫三代都是受扶助對象,走不出貧困深淵。“我不識字,怎麼陪孩子讀書、幫他們看作業?”貧困家庭的無奈,令人心酸。據台當局統計,去年台灣民眾每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二點八,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薪資連續第二年負增長。兩成五的大學畢業生首月薪水為基本工資,相當於每四人中就有一人領基本工資。

    只靠工作無法擺脫貧困。台灣今年上半年薪資、物價、房價、房租、實質可支配收入的數據,已反映出許多台灣年輕、中壯年群體正處於“工作窮忙”困局。台當局雖連續六度調升基本工資,但經濟增長和民眾收入所得不成正比,加上通脹、支出節節攀升,是台灣民眾陷入“體感貧窮”主因。

    魯  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