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不自量力
“晨星謂賢人寥落,雷同謂言語相符。”讀了《幼學》這句話,為之悵觸萬端。形容星宿之稀疏,有謂“月朗星稀”,其實星宿一粒都沒有少,皆因月朗,其光掩蓋了星光,而晨更是太陽初昇,比月朗更光,所以“星稀”也。
至於“雷同謂言語相符”,則語言與雷聲何干?除非形容那些“大聲公”。其實是指隨聲相和。《禮 · 曲禮上》:“毋勦說,毋雷同。”鄭玄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言也。”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杞,在今河南杞縣。清李漁《玉搔頭 · 弄兵》:“難怪你為國驚,代主疑,俺這杞人也不住憂天墜。”語出《列子 · 天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矣,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輝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廣東人有句俚語曰:“攬大砂礮”,又謂“托塔都應承”,這都是不自量力的表現,一言蔽之,曰“好大喜功”。正如魯迅筆下的阿Q,有人說:“阿Q真能幹。”這句語不知讚譽還是譏諷,阿Q總是飄飄然。《列子 · 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里焉。”
這則寓言,說的是夸父不自量力,想追趕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沒落處的隅谷旁邊,因渴極而死。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