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殷言快語)攝影普及化
(西窗小語)修法最終為併吞西岸
(金漆皮毛)澳門取景
(心海魚書)風雨同路
(微泓集)開局
(看風景的貓)讀書與考試
(浮城煙火)劇本
(快樂的牛角包)颱風的成長小說
(筆雯集)勢易盡者若冰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9月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殷言快語)攝影普及化

殷立民

攝影普及化

    月前某天本報有兩條新聞內容類同,有兩個機構主辦關愛兒童、親子共融攝影頒獎活動。同一天刊登兩個關於兒童攝影的報道,可見澳門攝影的普及化。過去,澳門擁有照相機的家庭較內地多,自從手提電話具有攝影功能以後,這種領先優勢就不再了。這十幾年來,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非但衣食無憂,城市鄉村民眾使用智能手機已經十分普及。

    回憶上海解放之初,北京的小姑父到上海,我陪同他去大姑父家。小姑父是長征幹部、中央多個部門領導,大姑父是黃浦區人大代表、工商界名人。無產階級老幹部與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初次見面想拍照留念,家裡沒有照相機,只得到附近的照相館拍照,可見那時內地照相機稀有。

    本版“一格藍山”專欄曾有敘說照相設備的更新。相機雖然說不上千變萬化,但的確日新月異。回憶我自己使用過的,就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相機:120雙鏡頭相機和皮腔折疊相機,135萊卡小相機和單鏡頭反光相機。最早接觸的是大伯父的蔡司皮腔折疊大相機,抗戰勝利後有機會拿過小叔的萊卡135相機,第一次獨自使用相機是上世紀六○年代,借用留蘇同事的菲特135相機旅遊南京,拍攝了幾個膠卷,不久後自己買了上海58 Ⅱ型的135相機,後來又換了多種蘇聯相機。任職上海畫報社攝影記者時,使用尼康135單反和哈蘇大相機。來到澳門後用過多種德國和日本相機,現在還常備索尼小相機……

    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以攝影感光技術為視聽教學,並有所創新和改革;為教育部舉辦的華東高校感光技術訓練班講課並指導實習;在上海和浙江科協講學……於一九八○年獲頒國務院感光技術工程師證。

    二十年前數碼攝影開始在民間使用,這次演變是從根本上推翻了原有的攝影科學體系,感光數碼體系替代了感光化學體系。攝影的各方面都變得簡易,不必用感光材料(膠卷等),更免除了後期沖洗、負正成像等工序。這是攝影科學的大轉換,這次技術革命,革了我的專業知識的命,我掌握的感光化學知識,從此英雄無用武之地,好在我已經轉行。

    手機上增添數碼攝影功能是攝影設備的大革命,早在十年前本澳攝影家林壽華就說過:“智能手機取代小型相機指日可待”,預言已經實現,手機替代了相機。當今手機攝影偏重於生活、旅遊記錄,而藝術攝影創作似乎已經式微。其實現代手機攝影的清晰度、層次和像素等方面都很好,符合藝術攝影的需求,期望藝友們多多努力發揮。

    殷立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