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我是誰》的情愛牽絆
一九四〇年代,一架飛機緩緩穿越漫無邊際的沙丘時,被駐紮撒哈拉沙漠的德軍發現、擊落,機師嚴重燒傷,當地部族將他救起後送往盟軍戰地醫院。這位機師失憶了,想不起自己是誰,因此被別人喚做“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戰地醫院護士漢娜,剛剛得悉男友陣亡,軍中閨密又在轉移傷患途中誤入雷區,炸得全身上下只找到半條鐲鏈。她身心憔悴,於是決定獨自留下照顧這位苟延殘喘的“英國病人”。
漢娜和“英國病人”暫時棲身於意大利鄉間的廢棄修道院。雖然寧靜閒逸,但戰爭並未遠去,斷垣殘壁自不必說,傾斜的鋼琴架中便藏有炸彈。漢娜情不自禁彈起鋼琴,就在觸發炸彈的前一刻,被路過的印度籍拆彈手基普救下。“英國病人”則靜靜地躺在樓上木板床中,床頭擺着一本厚厚的筆記本,翻動中的一頁頁字跡,漸漸喚醒了他的思緒……
匈牙利籍歷史學家艾馬殊伯爵,習慣隨身帶筆記本,他跟隨探險隊深入撒哈拉沙漠考察,結識了“皇家地理學會”飛機師傑佛和他的妻子凱瑟琳。凱瑟琳的風韻才情深深迷住了艾馬殊,而凱瑟琳對幽默智慧的艾馬殊也漸生好感。在丈夫傑佛短暫離開沙漠之際,凱瑟琳投入艾馬殊的懷抱,不盡的溫存使二人深陷情網無法自拔。妻子的婚外情傷透了傑佛的心。終於有一天,在沙漠深處,傑佛駕駛飛機向艾馬殊直衝而去,艾馬殊慌忙躲開,飛機毀了,傑佛當場死去,同機的凱瑟琳身受重傷。艾馬殊將凱瑟琳安置在山洞裡,歷經千辛萬苦走出沙漠,駕着飛機返回山洞,可凱瑟琳的身軀早已冰冷,身邊伴有艾馬殊那本厚厚的筆記本。艾馬殊抱起凱瑟琳進入機身,他們飛越在漫無邊際的沙丘上,天蒼蒼心茫茫,直到被德軍高射炮擊落……
在照顧“英國病人”艾馬殊的日子裡,漢娜與基普互生情愫,但戰爭陰霾使他們非常克制。即便得悉德國投降的消息,身為拆彈手的基普仍要奔赴雷場,無數次面對死亡。漢娜與基普理智地分手了。
時日無多的艾馬殊意欲了結生命,對此深切理解的漢娜為他注射大量嗎啡,讓其追隨愛人凱瑟琳去了。漢娜懷抱艾馬殊留下的那本厚厚的筆記離去,回望驕陽當空、綠蔭斑駁的修道院,心中無比平靜……
《別問我是誰》以時空交錯和愛情交叉的蒙太奇方式演進故事。一處是靜謐的修道院,一處是荒蕪的撒哈拉;一邊田間庭院綠樹成蔭,一邊廣闊無垠黃沙遍野;一隅是丈夫、妻子的恬淡如水,一隅是情夫、愛人的熱情似火。
二十六前拍攝的這個戰爭背景愛情故事,並無塑造英雄或聖人,而是將“情愛牽絆與人性複雜”在戰爭布幔一幕幕真實地展露開來。《別問我是誰》的動情之處在於對人類性靈和幽微情感的深刻描繪:從艾馬殊和凱瑟琳不顧世俗羈絆對情愛的熱烈追求,到漢娜與基普因怕傷害彼此而對愛情的刻意迴避,其間充盈着心靈的歡悅、情感的淒美與人生的無奈。比如基普用繩索拉升漢娜到教堂頂部觀賞壁畫的那一幕,尤其令人驚羨。亙古沙漠的壯麗和原始藝術的純美,似乎具有將一瞬凝成永恆的魔力。
艾馬殊和凱瑟琳為何不顧一切相愛?因為“心如烈火”。他們為情所暖,為情所煦,亦為情所灼,為情所燒,最終惟有一死解脫。人們從呱呱墜地到氣息奄奄,都未曾放棄對内心情感與美好經歷的執着追求。淒美故事感人肺腑,但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對此體悟不一。就如深受農耕文化影響的我們,或許更認同這樣的觀念——要想田地不長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種滿莊稼。故而,先賢曾將“修身”作為一切的起點、一切的根本。當然,這與電影無關。
雲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