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4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我國首研太空器官芯片
華算力總規模全球第二
首個“數字政府”私域大模型亮相
我擬設新一批國家公園
我用衛星遙感監測病蟲害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8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國首研太空器官芯片



中國空間站完成國內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圖為今年五月三十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新華社)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舉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中新社)

    我國首研太空器官芯片

    【中新社北京十九日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十八日在北京表示,在中國空間站任務期間,科研團隊完成了國內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這也是國際上首例人工血管組織芯片研究,標誌中國成為國際上第二個具有在軌開展器官芯片實驗和分析能力的國家。

    開展太空醫學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十八日舉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李瑩輝在會上介紹了航天醫學實驗在空間站階段取得的主要成果。

    她指出,科研人員研發了航天員健康維護和能力維持與增強技術,這些技術具有高效、無創、易操作、可穿戴等特點,也可用於大眾健康。比如,骨丟失對抗儀、穿戴穴位刺激儀等可應用於退行性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人群;生物節律導引技術可用於改善和提升睡眠質量等。

    李瑩輝表示,在中國空間站工程中,科研人員獲得了長期航天飛行條件下涵蓋人體心血管、骨骼、肌肉、腦功能等十餘類上萬個實驗數據。由於地面老年性和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骨質疏松、廢用性肌萎縮、糖尿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等與航天醫學問題存在相似性,這些實驗數據和新認識也為地面研究提供了有效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

    在航天醫學新發現方面,李瑩輝介紹稱,科研團隊完成了中國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這也是國際上首例人工血管組織芯片研究,標誌中國成為國際上第二個具有在軌開展器官芯片實驗和分析能力的國家。

    近年來,器官芯片和類器官技術越來越受關注。李瑩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類器官是介於人體整體和細胞之間的組織塊,技術複雜程度比細胞更高,它能比細胞更好地反映機體對環境的適應特點,對再生醫學、藥物篩選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建立航天醫學體系

    未來,中國還將進行載人登月,李瑩輝表示,我們利用空間站建立的航天醫學體系,既要解決航天員在近地軌道飛行的醫學問題,也要為人類前往月球進行理論和技術儲備,比如空間站是微重力狀態,月球上是低重力狀態,不同的重力環境下,航天員的適應規律是不同的,空間站的航天醫學實驗將為載人登月提供支撐。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