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經營 特色突圍
疫後本澳旅遊業強勢復甦,客量屢創新高,為各業注入強大信心。惟有人歡喜有人愁,旅遊區人聲鼎沸,民生區人流銳減,難免令部分中小企經營意興闌珊。旅遊業蓬勃發展衍生的新商機,能否成為中小企的新出路,又該如何把握?
疫情三年,本地中小企慘淡經營,因政商支援及內需支撐,終守得雲開。疫後本澳旅遊熱度重返高峰,旅客蜂擁而至,帶動旅遊區一片暢旺。但民生區未有太多受惠,不少商戶受居民外遊影響,生意下滑,經營壓力有增無減。
現時政府多管齊下,推動旅客走進社區,務求刺激社區活力,助力復甦。但旅客結構多元,有年輕一族、親子家庭客及稍年長的客群,各有喜好。社區須具備鮮明特色,店舖有吸引力,才可廣納不同客群入區。
回看本地小店成行成市,蛋糕店、咖啡店、小食店,應有盡有,但普遍定位雷同,難以凸顯自身特色,變相加劇競爭。縱觀過往,一些老字號、特色店均具備自家賣點。以餐飲店為例,老字號經營數十載,多是具備他人難以複製的獨特秘方,牢牢捉住顧客。
如本地有漢堡店憑自家特色,在同行中殺出一條新路。看似是普通快餐店,憑着創意結合多種食材,創新產品口味,獲不少本地及外地顧客好評,更無需透過外賣平台宣傳推廣,已在本地開設多家分店。
疫後整體經濟環境持續向好,但要修復三年的損失,並非一時三刻。不少中小企背負沉重包袱,如疫情期間借下貸款,疫後仍要努力還債,還要面對業主加租、人資成本增加等壓力。目前市場與疫下有所變化,企業更要調整思維,革新經營策略,找回一席之地。
面對疫後經營環境轉變,本地客流失恐非短暫問題,宜思考增加業務賽道,瞄準本地客,開拓旅客市場,希望可兩者兼得,互補發展。要做到擴大客源,須創新產品設計或增強宣傳推廣支撐,在市場上做出自我特色,實現差異化經營,才能突圍而出、站穩陣腳。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