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繁育基地 幸睹月齡幼崽
優異生揭秘大熊貓生活習性
第卅八屆澳門優異生參訪團今日上午赴四川省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參觀,深入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保護現狀及繁育工作。(成都十一日電)
本報記者 牛寅虎 圖 / 文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科研繁育基地、公衆教育基地和教育旅遊基地。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態示範工程”,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小熊貓等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國寶的自然天堂,我們的世外桃源”。基地擁有全球最大的圈養大熊貓人工繁殖種群,飼養近百隻熊貓。
基地人山人海
因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和暑期疊加的關係,近期大熊貓基地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代表團一行原本期待一睹大熊貓界“頂流女明星”花花的真容,但聽到導遊勸告後,只能作罷。原來每天都有大批粉絲凌晨五時就在大熊貓基地門口排隊等待開園,然後飛奔到“花花”生活的區域。如稍晚,基本操作只能是排隊三小時,觀看三分鐘。
“花花”見不到,想見其他大熊貓一樣不容易。大熊貓怕熱,溫度只要達到廿七攝氏度,就會被飼養員抱回室內不再“營業”。雖然已經立秋,白天的成都溫度依然超過三十攝氏度,戶外空無一“熊”,想要看上熊貓一眼,只能選擇大排長龍。
探秘月亮產房
經過逾一小時的排隊等待,代表團一行終於進入大熊貓月亮產房,雖然多數大熊貓顯得懶洋洋,不與遊客互動,優異生們還是紛紛拿起相機,拍下大熊貓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期間,還有幸近距離看到出生僅僅一個月的大熊貓幼崽。
講解員介紹,大熊貓剛出生時,皮膚為粉色,並帶有稀疏白毛,體重僅是媽媽的千分之一,猶如小老鼠一般。約經過十五天,眼睛、耳朵和四肢顔色開始慢慢變深,一個月時,已經黑白分明,更像媽媽。之後,五十天左右開始睜眼,四個月開始爬動,六個月開始學吃竹子,慢慢長成人們熟悉的模樣。
野化訓練返林
為讓大熊貓重回大自然,基地科研人員不懈努力,不斷對大熊貓作各種野化訓練,目前已有多隻大熊貓返回山林,進展順利,適應野外生活。
優異生劉健宇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到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參觀,深刻了解到大熊貓的習性,明白其生態環境的脆弱。親眼見到大熊貓保育工作,體會到當中的各種艱辛,意識到應對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在瀏覽到大熊貓由“瀕危”變為“易危”的報道後,感受到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
今晚,參訪團在成都為三位本月生日的優異生慶生,大家一起切蛋糕,唱生日歌,吃壽麵,場面溫馨。今日迎來十六歲生日的優異生葉文朗表示,之前從未經歷過五十幾人一起過生日,感動之餘,亦感謝澳門朝陽學會大家庭給自己一次特別而難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