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人生道理製作卻平庸
——談《鬼咁多大屋》
面對愛侶死亡,過於執着,猶如被魔鬼跟隨;若能放下,便自由自在;荷里活影片《鬼咁多大屋》在鬼屋片架構下注入此主題,襯托出魔鬼源於過度思念,很有心思。
編劇以兩線書寫此主題,一是拉基夫史丹費爾飾演的黑人主角,從不信鬼到進入大屋中,受到魔鬼誘惑,引起對逝去女友的思念。在驅鬼關鍵一刻,放開過去傷痛,堅定與魔鬼決裂,魔鬼也消失。
另一線是交代魔鬼的由來,源於古代伯爵對愛妻逝世後的過份傷痛,要求媒婆召喚妻子亡靈,多次不果下仍要堅決召喚,結果召來魔鬼,導致大屋現鬼。
兩人皆思念,但一人放下,重新展開生活;另一人過於執着,結果被魔鬼相隨。劇本比喻明顯,交織出面對傷痛過後人生決擇的道理;此主題放在迪士尼作品中,顯得不一樣,亦比舊版的純商業片更有層次,可惜落筆不深,輕輕點綴,無法補救平庸的製作。
本片劇情以迪士尼樂園鬼屋遊戲而創作,廿年前也拍過電影,愛迪梅菲主演,成績不佳;廿年後再拍,整個創作模式幾乎照辦煮碗,連鬼怪的視效設計依然相近,反映製作水準幾乎沒有進步;廿年來電腦特技進步神速,觀眾口味也翻了幾番,為何仍複製舊作的方針?這等於要今天觀眾看廿年前的電影,難怪票房仆直,成為又一齣賠大錢之作。
奧雲韋遜、丹尼迪維圖、珍美李寇蒂絲等都是具知名度的紅星;一班人在屋中被鬼嚇後追查原因,然後驅鬼,盡是典型的鬼屋片公式;然而在迪士尼一貫闔家歡方針下,表面恐怖但不恐怖,表面搞笑卻不好笑,兩頭唔到岸。兩個小時內沒有搞出豐富吸引的細節,節奏亦慢,同時少了描寫眾人性格。其實本片是群戲,黑人寡婦、小孩、神婆、教授、神父等,各有不同意見,偏偏拍不出人物趣味與人物之間的衝突,最終顯得沉悶,讓人失望。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