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新街步行區文旅元素豐富
口述協倡做好計劃安排減亂象
【本報消息】文化局構思推行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不排除前期先在周末試行。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阮世豪表示支持,但希望事前與區內商戶及街坊等保持緊密溝通,以助計劃推進。料福隆新街闢作步行區後,能為居民尤其各地旅客提供暢遊街巷、品味社區的好時機。
昔日富商消遣之地
阮世豪引述歷史資料指福隆新街原為內港海岸,現在不少周邊街道能印證當年地貌,如鄰近的白眼塘橫街(亦稱福隆下街),是一個由避風塘填塞而成的地區;新填巷有填海造地的意思。在填海後,富商王祿、王棣父子收購土地,開闢街道,並建成澳門第一所戲院,當時吸引大量客流,久而久之,逐漸形成集妓院、賭館、酒家和煙館等於一體的社區,更是昔日富商和旅客消遣之地。
其後由於該區青樓行業發展迅速,福隆新街、福榮里及宜安街更有“花國三街”之稱,為澳門最高級的風花雪月之地。不過隨着政府立法禁娼,青樓行業式微,原有妓寨漸化身為商店、餐廳及民居等。但街區建築的外觀,經過不斷修復後,保留至今。
清平講述街區變遷
阮世豪說,福隆新街及福榮里保存了大量嶺南建築,成為澳門受保護文物清單中被評定的建築群,當中不少具有重要歷史和社會價值。以清平戲院為例,是澳門第一所戲院,過去除為居民提供娛樂外,也曾經發生過不少歷史事件,包括一九一一年的華服剪辮大會以及抗戰時期歌姬界的義演大會,都選址該戲院。縱使戲院上世紀九十年代倒閉,但其外部建築和具時代特色的內飾都保留下來,早年更有修復及活化的消息,冀藉此契機重新激活重建工程。故此,該戲院是講述街區變遷以及澳門粵劇文化發展的最佳場地。區內街巷還有懷舊旅館、百年餐廳和傳統商舖等,足以讓居民和旅客樂在其中。
總的而言,當局銳意打造步行區非常好,畢竟福隆新街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希望接下來公佈更多細節與安排,啟動步行區前做好各項準備,以減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