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與反思
近兩年校際戲劇賽,尤其中學組在題材上都有強烈的社會關懷,不少中學組劇作更直接反映疫情時期的生活所見、所感及聯想,而培道中學《封城》一劇可說是直接因疫情引發的題材,彷彿三年疫情的備忘錄。故事從兩姊妹在網上直播自己的生活見聞開始,漸漸進入疫情期間她們生活上、與海外家人關係所面對的變化。有如流水賬的戲劇結構,除了有名字有固定角色的兩姊妹外,其餘都是群眾演員的集體行動,他們常常以列隊的陣勢,變成不同人物群像。有時是全民核檢時的輪候群眾,有時是醫院裡疲於奔命的前線醫務人員,最後是疫情漸退下如常生活的人群,也在這些群眾角色變化、對事件的態度轉變等。我們一方面看到三年疫情的無常,也看到很多沒有名字的人,淹沒在疫症的喧鬧中,而戲劇可以讓我們以不同的焦距來重溫,莫失莫忘。
另一方面,勞校中學的《藍》無論從選材到劇場美學的運用上都是一支異軍。
澳門近十年來都不乏藝術創作關注海洋環境問題,一般從環保、海岸線歷史等角度切入,不過《藍》卻大膽地嘗試從海豚的視角,回看人對海洋生物的圈養方式。海洋動物的表演場地中,海豚和訓練員,兩者之間一直存在着愛與拘禁的矛盾關係。被飼養與自由,既提出海豚的選擇,也是人對生活模式的反思。對一個只有十五分鐘的中學生演出來說,這個題材無疑在擬人化的海豚演繹,以及主題的展開上都是很大的挑戰。形體設計、燈光及佈景的調度展現了這班同學的苦練與默契,也有導演的巧思,問題仍然是題材過大,要在十五分鐘說清楚這樣一個隱喻,對創作者和觀眾而言都難免吃力。
以上都是本屆戲劇賽令人深刻的作品,他們用劇場記錄了我們的共同經歷,提醒我對生命常存反思。
(看校際戲劇 · 三 · 完)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