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童症
最近,個別飯店禁止兒童入內的新聞登上熱搜,“厭童症”從網上邊角言論,走進大眾視野。
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的孩子總會受到許多網友討伐。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有的家長開始“自救”,例如登機前給每個乘客準備一份零食和降噪耳塞,還配上親筆書寫的道歉卡,盡力展現出作為有素質、有反思意識的家長的滿滿誠意。這樣的貼心行為廣受好評,但也引發其他家長的焦慮和爭論:難道帶孩子出行已經成為一種原罪?如果不做足這些功課就不配出行嗎?
部分人選擇將生活中遇到的“熊孩子稱霸”事件發佈到網上,不過是希望自己對於“熊孩子”的一些合理建議和訴求能被大眾看到。但是,面對網友的“哭訴”,部分網友卻擔憂這樣的“哭訴”行為,是否存在“仇視”、“厭惡”兒童的心理?
教育,是一個世界性的巨大難題,如果都靠一句“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她”就能做到,那未免想像得太簡單。所謂“厭童”,厭的不是真正的“童”,反而是對“熊孩子”吵鬧心安理得、用道德來綁架批評者的“熊家長”。
熊孩子要管,仇童戾氣也要管。兒童保育不單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素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