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殷言快語)節慶和節氣
(西窗小語)美國版“孟母三遷”
(金漆皮毛)住院記
(心海魚書)梧林古村落
(微泓集)《冬之旅》
(看風景的貓)歸屬感
(浮城煙火)今年夏天
(快樂的牛角包)書單
(筆雯集)說話的偽術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殷言快語)節慶和節氣

殷立民

節慶和節氣

    四十年前我移居澳門,發現本地的假期比內地多,這個當時由外國人管治的地方,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都放假。那時內地的重要節日只有四個“一”: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法定的假期每年只有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改革開放前不重視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何談傳統節日放假,甚至幾次要取消春節假期……改革開放後,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二○○七年胡錦濤主席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反對折騰,考慮節假日要更多地從歷史、文化傳統角度出發,把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都列為法定假日,我們要永遠銘記胡錦濤主席的英明。

    澳門公眾假期每年有二十天,將這些節假日分類:勞動節、國慶日、澳門回歸日從屬於政治範疇;春節三天、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耶穌受難日、復活節、佛誕節、追思節、聖母無原罪瞻禮、平安夜、聖誕節等是歸屬於宗教界。其中以中國傳統節日最多,有八天。這些傳統節日:春節、端午、中秋和重陽在陰曆裡有固定的月日;而清明和冬至在陽曆中有相對固定的日子,因為這兩節是屬於“二十四節氣”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探索研究天地自然變化與農業實踐的關係而獲得的科學成果,是依據太陽與地球兩者運轉的相對關係而確立的。古人發現自然環境每十五天有一變,包含時候、物候、氣候等三候變化,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從而總結歸納出一套十五天為一節,每年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在陽曆裡有相對固定的日子。“二十四節氣”是天地人合一的中國大文化,已經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曾經在農村生活多年,月亮與農業的關係就是潮汐,漲潮和落潮關連到農田灌溉。農業的播種收割等重要活動,都是根據從屬太陽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似乎與月亮無關。

    以前只有陽曆和陰曆,現代多了個“農曆”,將月亮曆與太陽曆的二十四節氣綁在一起而稱之為“農曆”,實在是沒有多大科學理據,或者說太勉強了……從前農村生活一般都是用陰曆,這是因為沒有錢買日曆,平時就用月亮的圓缺來計算時日,現在農村都是用陽曆計算時日。

    除了以上說到的節假日,人們心目中還有很多其他節日:如三八婦女節,五四青年節、母親節、兒童節、七巧節、七月半、父親節、敎師節、小年祭灶等等。中國節慶內涵豐富,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建議年輕人和學生更多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使之代代相傳。

    (節慶文化 · 下)

    殷立民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