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攝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小議手機攝影的點綴
由內到外的攝影絕技
夕陽下最美的綻放
會 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由內到外的攝影絕技

撰文:杜 然 攝影:丹尼 · 里昂


《鐵騎士》


《與逝者對話》


    由內到外的攝影絕技

    撰文:杜  然

    攝影:丹尼 · 里昂

    在美國攝影界,丹尼 · 里昂(Danny Lyon)是一位相當特別的人物。他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主修歷史和哲學,青年時期積極參與黑人民權運動。為了研究拍攝美國飛車黨,他仿如從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身上找到靈感,即使攝影也要全情投入角色,申請入會,與幫會中人打成一片。為了深入了解美國囚犯的生活,他又走訪六所監獄,跟不少獄友稱兄道弟,但求將鐵窗背後的故事,逐一用相片和文字翔實表述。

    上世紀六十年代,黑人民權運動在美國此起彼落。著名民權領袖約翰 · 路易斯(John Lewis)的一次演講,擴闊了少年里昂的視野,亦成為他攝影生涯的起點。當年的美國學生,成立“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組織,目的是協助美國黑人對抗種族隔離,亦動員美國深南部的黑人參與政治選舉。作為委員會一份子,里昂在早期的社會運動中,已可見其勇氣和膽識。例如在一場名為“利斯堡拘留營”的民權運動中,一班黑人少女因上街抗議種族隔離政策而遭警方拘捕。在無落案起訴的情況下,她們被拘留在一座環境惡劣的建築物內。為了揭露真相,里昂和另一人驅車前往現場,用聲東擊西的方式引開守衞,里昂再潛入囚禁學生的地方,拍下一班少女的惶恐一刻。

    在攝影界嶄露頭角後,里昂繼續將鏡頭對準美國社會百態,並花了五年時間,深入美國中西部,拍攝當地的飛車黨。為了更深入了解這種次文化,里昂加入了芝加哥電單車俱樂部,跟隨他們的成員穿州過省,過着他們非一般的生活。在美國,飛車黨是自由、忠誠及反社會的象徵,幫會色彩濃厚。時至今日,有些電單車俱樂部已發展成制度化的犯罪組織,涉及軍火走私、販毒等非法活動。獵奇心理人皆有之,里昂《鐵騎士》一出,正好滿足一班對美國飛車黨好奇的人。而這位相當“入戲”的攝影師甚至直率地表示,出版這本攝影集的目的,就是要記錄及歌頌飛車黨自由奔放的生活。時值歐美盛行嬉皮文化,《鐵騎士》深受美國市場歡迎,也就不難理解了。

    回到紐約後,不想重複自己的里昂,轉而探討起美國的城市發展和監獄問題。一九六九年,里昂出版了《清拆曼克頓下城》攝影集。事緣美國政府定下了大城市的長遠發展方向,決定從一九六七年開始,大規模清拆曼克頓下城的建築物,並重新規劃街道設計。受影響的城區,總面積超過六十英畝。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里昂得到美國德克薩斯州懲教署配合,用了約一年時間,走訪六所監獄,以親歷其境的攝影風格,拍攝德州監獄環境及囚犯生活實況,其後出版成《與逝者對話》攝影集,令里昂成為“新新聞主義”攝影代表人物之一。新新聞主義的特點,在於將文學寫作手法,融入新聞故事,尤為着重對話、場景和人物心理描寫,將主觀感受呈現在讀者眼前,直接衝擊新聞學的傳統理論。於是在《與逝者對話》中,里昂除了用感性文字抒發對牢獄生活的感想,也不時可見他以插畫配合黑白相片,帶領讀者走進當時鮮為人知的囚徒世界。

    《清拆曼克頓下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