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9版:蓮花廣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穩中求進修好兩法
急需改善基建工程監管機制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7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急需改善基建工程監管機制

新 生

    急需改善基建工程監管機制

    早前有傳媒報道,媽閣交通樞紐建造工程於二○一五年一月動工,工程判給金額為十二億三千八百萬元,建造工程於二○二○年三月完工,隨後開展優化工程。二○二二年十二月三日,媽閣交通樞紐地面廣場、地庫一層的巴士站,以及地庫三層的停車場有條件部分開放啟用。惜啟用僅約一個月,巴士站內車道的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損毀,多處出現坑洞、滿地沙石及水氹,存在安全隱患。公共建設局及交通事務局回覆傳媒稱,局方早前已留意到相關情況,並已派員到現場跟進。經檢查,車道結構層並無破損,初步評估為現有車道路面飾面層的強度及黏結力不足,在承受巴士的重量和行車摩擦力後,出現脫皮、破裂等情況。車道結構層並無破損,已經安排原工程承建商跟進,並於早前開始維修。然而,繼年初巴士站車道路面破損後,上月中旬完成車道瀝青飾面重鋪及重新開放後不久,早前連場暴雨下,未啟用的輕軌站出入口滴水嚴重,大量雨水由出入口的坡道流入巴士站車道,但站內的去水位完全不能去水,需要現場職員動手掃走。

    對於上述關於媽閣交通樞紐建造工程啟用半年多問題不斷,即在巴士站內車道的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損毀及連場暴雨下又塞渠滴水,相信不單止筆者,本澳居民亦為之嘩然,因為有關工程涉資超過十二億,自二○一五年動工,至今年三月才開始啟用,期間經歷了七年,以人們的一般認知,公共工程的建設應該是“慢工出細貨”,然而,有關工程一反常態,慢工竟然出了劣貨,可謂違反常理,且涉及使用大量公帑,結果又怎能令社會和居民大眾滿意呢?

    雖然事發後,運輸工務司司長和公共建設局長亦親身到場了解有關事件,且表示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問題。對於有關的基建投入運作僅半年,便甩漏接二連三,特區政府有關部門需要深入檢討,並盡快找到問題根源,才能對症下藥。對於上述事件,筆者認為,倘若大家細心分析,關鍵問題主要可以歸責於負責該項工程的公司和特區政府相關的監管部門。首先,有關工程已施工多年,有關工程公司理應有充足的時間,把工程做得更好,但是現在反而在工程完成半年後,巴士站內的車道路面出現不同程度損毀,且多處出現坑洞,以及在連場暴雨下,未啟用的輕軌站出入口滴水嚴重,大量雨水由出入口的坡道流入巴士站車道,毫無疑問是施工質量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建議特區政府除要求有關工程公司盡快維修,亦須考慮是否對其作出相應的處罰,以收阻嚇的作用。

    另外,特區政府負責監管有關工程的部門在工程完成後,有沒有認真地查驗工程的質量,才驗收和決定開放使用亦是非常關鍵。倘若有關部門認真查驗,沒有理由不能發現這麼多問題,除非負責驗收的人員在這方面的能力和經驗不足,以致有關工程在使用半年這麼短的時間便出現問題;倘若沒有,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就應認真檢討公共工程的驗收機制,以及負責驗收人員的工作方式,力求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新  生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