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伯樂
香港“七一”回歸紀念日,沙田賽馬場一派喜氣洋洋,官員出席並頒獎給頭馬,“馬照跑,舞照跳”的承諾並非虛言。我雖然不賭馬,卻喜歡看賽馬,每場比賽,十多匹駿馬在綠茵場上飛馳,誰勝誰負往往要到最後一刻才有定奪,場面扣人心弦。自古以來駿馬名駒都受人鍾愛,項羽被漢兵圍困在垓下,那個亭長要渡他過江,但他不願意逃命,卻將那匹陪伴自己作戰多年的千里馬送給亭長。寧願自己死,也不想自己的愛駒亡,可想而知,名駒在將軍的眼中非比尋常。
影響最深遠的,相信是韓愈在《雜說四 · 馬說》中說的:“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所稱的千里馬是暗示人才,說有本領的人很多,只是沒有遇到有眼光的人而已。這個觀點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全對的,因為馬是畜牲,遇到沒有讓自己吃飽的主人,還得呆在馬廄裡。但人卻不同,有真本領的人,碰到上級是庸才,就算不取而代之,也可以蟬過別枝的。譬如商鞅在魏不得意,便跑到秦,最後將秦變成強國,自己也權傾天下。
自從“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面世後,那些鬱鬱不得志,或者沒有真本領的人,就有了托詞。自己發展不暢順,就怪社會沒有伯樂。所以,古代士子特別欣賞姜太公,因為他釣魚卻遇到周文王,這個伯樂使他成為周朝的開國功臣。
韓非子眼中的相馬大師伯樂,卻是另一種形象。《說林上》說:“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教其所愛者相駑馬。”即是說伯樂教他討厭的人鑒別千里馬,教自己喜歡的人學習認識劣馬。因為千里馬很難遇到,買賣兩閒。但劣馬卻買賣暢旺,容易掙錢。背後當然是伯樂想自己憎惡的人拿着高技術卻長期窮困。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