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三)
圖、文:陳力志
荳蔻曾令歐洲人瘋迷
小時候,筆者母親從學校下班回來,經常帶着小吃回家,除了糕點之外,最常見就是一小包已經加工的“蜜餞”,不是用糖水醃製就是撒滿着白糖(圖一)。雖然喜歡這種小吃,但心裡總是納悶這種叫“Pala”的果肉到底是甚麼水果?為甚麼一年到頭都有這種水果?來到澳門數十年後,開始了解香料的知識並回憶這件事的時候,才知道Pala原來是聞名於世的“肉荳蔻”。這種果實及其果仁在中世紀期間,曾經是歐洲人為之瘋迷的香料之一。
肉荳蔻有一別名為“麻醉果”,顧名思義這種香料含有興奮和令人迷幻的成份,大量服用可引起幻覺或昏迷。由於有此效果,以往在印尼家裡僱用的一些保母喜歡嘴嚼蔞葉、檳榔和石灰時,經常加一點肉荳蔻,藉此有紓緩精神的作用。記得最可笑是小時不懂事,常把硬果仁似的肉荳蔻拿出罐子把玩,因此經常被保母責怪(圖二)。
荳蔻的原產地在印尼馬魯古島(Maluku),還有南美國家格林納達,但一般被世人公認馬魯古島的荳蔻質量為佳。後來荳蔻被移植到其他熱帶或亞熱帶地方,如印度、非洲、馬達加斯加和澳洲等,現在中國廣東、台灣和雲南也有栽培這種植物。
荳蔻整個果實都是寶,無論果皮、果肉和果仁都是重要的香料或藥材。據西方一些醫學報告所述,埃及古代木乃伊體內除了有丁香、樟腦等香料之外,也有荳蔻的碎屑。由於荳蔻有不少話題,留待下一回再詳述之。
古代石油香料王胡椒
除了荳蔻,胡椒也是香料中的重要成員,在中世紀更被譽為“香料之王”(圖三)。如果說一磅胡椒的價格是一百六十美元,折合約一千二百五十四港元,相信會被人說是無稽之談。事實確是如此,一部有關胡椒歷史的網絡短片“How Pepper Started the Spice Race(胡椒如何開啟香料的競逐)”,描述以肉食為主的歐洲人,為了除去肉類的腥味和保持肉質的新鮮感,胡椒成為煮食必需品。由於胡椒來貨不足,其價格不斷提升,成為歐洲人贈送給重要人物的高貴禮物或貢品。根據外文記載,公元七四五年德國Mayence地區主教Boniface,曾經獲贈兩磅胡椒作為禮物。
澳大利亞學者杰克 · 特納在他的作品中說到,“胡椒是馬拉巴爾得以繁榮的基石,那時的胡椒對於馬拉巴爾來說,正像今天的石油之於波斯灣,它們對於這些地區的居民來說是福禍相倚的”(注一),文中所指的“馬拉巴爾”(Malabar)是印度西南部一個地區,葡萄牙人踏足印度的第一個地方,後來其他歐洲列強,包括荷蘭、法國和英國也先後在此建立殖民地。十五至十七世紀期間,除了胡椒的價格令人咋舌外,其他香料的價值同樣令人吃驚。因此有一句話說,香料就是充滿了戰爭、殘酷和殖民地的歷史故事。
貿易先驅埃及土耳其
中世紀香料為何成為歐洲人的“天之驕子”?總結一些文獻資料,原因是多方面,以下先講述第一個因素。
歐洲人還沒想到組織強大的海上力量前往遙遠的東方爭奪香料時,埃及人早在兩、三千年前已穿越浩瀚的海洋和陸上絲綢之路,涉足神秘的東方與東南亞並取得珍貴的香料。本文第一篇也提及過,“古埃及用來保存木乃伊的材料之一是丁香”,而丁香的原產地確切來自印尼的馬魯古群島(Maluku Islands)。此外,“約公元前一五六七年至公元前一三三九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期間,埃及人從海路前往蘇門答臘取樟腦做原料製造樟腦油”,樟腦油也是埃及人製作木乃伊其中重要的材料。
鑒於古代交通不發達,來自遙遠的香料肯定價值不菲。到了十七世紀埃及人為了有更快的物流運輸,在埃及北部的亞歷山大港建設港口,成為古代地中海最大的海港,同時建立了龐大的香料集散市場。“當地人(埃及人)表示是買賣香料的鼻祖,埃及更是香料市場集散的發源地,雖然埃及本身並不是生產香料……”(注二)。但令人詫異的是這個世界著名的市場並非在埃及本土,卻位於相鄰國家土耳其的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該市場更命名為Egyptian Bazaar,土耳其名稱是Misir Çarsisi“埃及市場”,Çarsisi就是埃及的意思(圖四、圖五),市場前身是一座新清真寺的附屬建築物。
伊斯坦布爾與亞歷山大
中世紀的貿易路線始終以陸地為主,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建立如此龐大的香料集散地,況且又以埃及為名稱,除了說明古時候埃及與土耳其的關係密切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土耳其的領土橫跨歐亞兩大洲,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必經地帶,也是來自中國、印度和波斯的駱駝商隊的終點站(圖六)。
根據歷史記載,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建造“埃及市場”的資金,主要來自埃及從亞洲購買的貨品到達伊斯坦布爾之後,轉口到亞歷山大港時的入口稅所得。維基百科介紹亞歷山大港的歷史(圖七),有一段寫得非常清楚,“作為地中海與阿拉伯世界的貿易中轉地,這裡的商業非常繁榮。尼羅河沿岸肥沃的土壤培育出的各種農作物,以及經由阿拉伯地區的各種香辛料和香料都在這裡交易”。由此可知,那個時候伊斯坦布爾和亞歷山大港,兩地存在龐大的香料貿易。
埃及人初期利用土耳其的地理優勢,將陸路運來的東方香料經過伊斯坦布爾,再用船運到亞歷山大港。另外埃及尼羅河出產的豐富的農產品,例如優質的棉花和麻,也是用這個方法輸出國外。可是埃及人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途徑日後埋下了一個惡果,令他們的香料貿易悄然失勢。
注釋:
一、《香料傳奇:一部由誘惑衍生的歷史》,杰克 · 特納(澳大利亞),周子平譯。北京,生活 · 讀書 · 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第17頁。
二、《香辛料的歷史》,路西昂 · 居由(法國),劉燈譯。台北市,玉山社,2006年,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