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的力量
母親節過去了,父親節和朋友湊熱鬧,看了兩套表現親情的電影。同屬真人真事改編,但藝術手法截然不同。表現父女情的,如一首抒情詩,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情感點滴流露在特定時空的人物細節互動間。比較母子情的一套,後者清新明朗,旨在說勵志故事。
《指尖觸到的愛》是日本聾盲大學教授福島智的真實故事。資料隨手可拾。母親為不幸失明又失聰的兒子費盡心思,忽發奇想,發明了“指背點字”溝通法,讓墮入人生低谷的兒子重新振作,回到學習正軌,終學有所成。電影用傳統敘事手法,觀眾受偉大母愛感動。我則注意三段話語的建設、摧毀、思考的力量。
有一首叫〈生命〉的詩,電影中福島唸了幾次,意思是生命本身存在着缺陷,要由他者補充才能圓滿。對一個活在全然孤寂世界中的人來說,這是他的真切體認,有建設力量。他渴望與人溝通,溝通是生命中除了閱讀之外唯一的窗口。現實世界,健全的人在生活中每天都可與人溝通,我們卻不以為寶。詩中的圓滿境界可以參考。
才十八歲,他再失去聽力,母親傷痛難抵。他的父親卻警告她,不要想着攬住兒子一齊自殺。“要死你自己去死好了!”日本社會的男尊女卑人所共知,夫妻間這樣具摧毀性的說話駭人聽聞。所以現實中的福島智指出,在日本,身心障礙者的社會福利落後於其他國家,根源在於性別不平等,女性受到嚴重歧視,無法建設多元化的社會。雖有視聽障礙,但他心中雪亮,且眼界高遠。
他不堪由失明再到失聰的沉重打擊時,教他點字的老師去安慰他,臨別,老師喃喃自語:“什麼是看得見?什麼是聽得見?”話語具思考力量。常人視看得見和聽得見是理所當然的事,可其實往往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世事紛擾固然是外因,心境是否清平的內因才是耳聰目明的重要基石。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