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澳門體育發展
民國初年,佔澳門人口絕大多數的華人社會,不少華商與維新派人士紛紛開辦學堂。從過往體操課的開設,逐漸轉變為體育課。社會上早已開展的傳統與風俗體育,如國術、養身操、游泳、棋牌、踢毽、風箏、釣魚、登高、龍舟、舞龍、舞獅等亦持續得到發展。現代西方體育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桌球、跳舞等也逐步開展。此時期,多個武館、體育會先後成立,華人學校和社團的體育發展雖屬起步階段,但已呈現一片興盛。
上世紀初,葡人體育社團有所增加,加上歷來西方文化注重社交和戶外運動,不少葡人更加熱衷參與體育活動。足球、網球、桌球、棋牌、游泳、跳舞、騎馬、射擊等體育活動得到持續開展。葡國十月革命後,澳葡政府對教育和體育加大投資,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得到較大發展,更加有利於葡人開展體育活動。不過,有識之士在葡文報刊上發表意見,指出葡人學校和社團開展體育活動有過熱現象,只貪圖享樂而忽視了對身體的鍛煉,甚至出現損害身體的情況,呼籲加以制止。
民初澳門開展體育,就像跨越時代後坐上了快車,快速向前發展。華人社會開展的體育活動,無論參與人數、項目數量與舉行規模,相比葡人更多更廣泛。民初,華人在澳門的體育發展,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梁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