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隊:作品具條件轉化
澳門學界代表隊領隊、澳門工程師學會顧問黃承發指帶隊多年,今年本澳中學生科研水平較以往高,加上優秀的師資及大學、機構的全力配合,為學生科研提供豐富資源及條件,終在ISEF獲得奬項:“今年獲奬作品極具特色及創新性,優勝之處是研究作品極具市場潛力,甚至可以應用在相關領域的市場上。”
黃承發表示,出賽前邀請相關領域教授與同學演練及點評,力求盡善盡美。笑稱有同學反饋指他提出的問題與評判相同,令同學在答辯時對答如流。“非常開心本澳首次有隊伍,在相關領域的眾多科技大國的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奬,展示本澳科研水平能與‘大國’媲美”。相信對政府在科研投入的成效及學生在科研、創新上有很大的鼓勵。
劉樂柔表示獲得奬項是對自己的鼓舞:“作為初三學生,學業壓力大,很難找到平衡點,但見到努力被認可很開心。多謝政府支持,讓我有機會把自己想法帶到不同地區,與不同國家人材交流。同時藉比賽見識更多特別的創新想法,對未來科研有更深的興趣及自信。”
老師:難在察問題
指導老師閔好年指劉樂柔付出很多:“這項目一般很難想像,她能發現問題才是困難之處。項目的設計、選材及實踐等過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艱巨任務。但她都一一克服,我為她感到高興。”
小事得出偉大發明
馮嘉尚、盧家煒、鍾景翔均表示,遠赴美國參賽對中學生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及機會:“感謝政府對學生科研的支持。與全球各地青少年交流不同科學範疇的研究,能增廣見聞。賽後更了解生物科在未來的發展,對學業上及未來就業升學都有很大啟發。”項目研究靈感來自同學對暗瘡、痘印的焦慮。他們指“任何一樣改變世界的科研,都從小事中發現。”未來會繼續在相關領域研究。
陳毅朗稱參賽提升知識水平,將珍惜每次參賽機會,同時對選科及未來路向有一定啟發。馬昱琪指參賽對自己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突破,通過賽事見到自己對生物醫藥有濃厚興趣,為未來明確方向。張倩綸則表示準備比賽過程中令自己與隊友團結,學懂解決難題時不易言棄,鍛煉了自身思維及心態。未來希望在生物工程、醫藥等方面幫助他人。